第七百七十三章 宗法(上)
进了腊月,京城人家就开始预备过年,各处都忙起来。
就是曹府,有紫晶帮衬着,初瑜也忙得团团转。偏生曹颙在户部当差,年底又是最忙的,整日里也是早出晚归,片刻不得闲。
李氏早已将管家之权交到媳妇手中,不好再插手,又心疼媳妇,就将孙女接到兰院照看。
天慧倒是显得乖巧,不像其他孩童那样顽皮,总是规规矩矩地坐着,看着祖母做活计。
李氏也没闲着,自打从宫里回来,听着太后念念不忘科尔沁,她就让人寻了蒙古样子的袍子。照着样子,想给太后做套蒙古样式的衣裳。
太后身为大清国母,吃穿都有规矩。这衣裳就算穿不得,也能做陪葬之物,算是解解太后对科尔沁的念想。
用的,是府库里最金贵的衣服料子,需要纽扣盘花,也用的是金玉宝石之物。
曹寅这些日子,却为一件事费心,那就是丰润老家那边一位族叔七老太爷的家书。
曹家江宁这一支,昔日离宗后,就脱了丰润宗家,这成为曹玺的终身憾事。曹玺临终前,还对曹寅交代,要是能归宗,还是归宗。
没想到因长辈早年的恩怨,就算曹玺与孙太君葬进丰润坟茔,这归宗之事还是没有定论。
早年丰润本家族长是曹颀之父,读书读多了,最是迂腐。怕别人说他允江宁这支归宗,是贪图势利,始终没有松口。
等他过世,曹颀孝满回京,也没有主动提及此事。
曹颀是嫡宗宗子,按照宗法算,就算曹寅这个伯爵,待这个族侄也要礼让三分。只是曹寅这支富贵,曹颀没有摆这个谱,也没有近前巴结。
两家往来,始终是不冷不淡。
这次丰润七老太爷也不是无故提及,而是因曹颀继娶之事。曹颀之妻王氏去年病故,至今已是经年。
曹颀父母都过身了,京里的正经长辈,也就是曹寅。
这宗妇人选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是大事。丰润老家那边,自然为曹颀操心。
根据七老太爷所说,想要在明年二月进京,就是为曹颀续娶之事。这合适的人选,就请曹寅与李氏帮着挑选。在信尾,就提到明年端午族里大祭之事。虽没有直接提请曹玺这支归宗的字眼,但是大概齐就是那个意思。
若是这封信早几年来,曹寅指定会欢喜万分,毕竟这个是亡父生前念念不忘的大事。拖到现下,曹寅也拿不定主意。
曹颀进京已经一年半,逢年过节也按照规矩过来给曹寅夫妇请安,与曹颙也见过几遭。他不怎么同曹颙亲近,曹颙也没有太迁就这位族兄的意思,两个人交情比陌生人强不了多少。
曹寅思及此处,就有些踌躇。毕竟他已经将甲子之人,往后这曹家交际往来的,都是儿子,他不能不考虑儿子的意见。
李氏见丈夫这几日心事重重的,问道:“老爷可是担心皇上那边?颙儿不是说,皇上金安么?”
曹寅坐下来,犹豫了一下,道:“丰润那边七太爷来信了,提了曹颀亲事。曹颀如今在内务府当差,要留在京城,在京里寻门亲事更妥当些。”
李氏闻言,想起病逝的王氏,叹了口气,道:“旗里的姑娘多金贵,像王氏那边柔顺的少。可怜见地,盈姐儿才八岁,就跟着小大人似的。”
王氏身子弱,与曹颀成亲多年,只留个一个女儿,乳名盈儿。
“七太爷的意思,明年端午族里有大祭,想让咱们回去。”曹寅坐下来,说道。
这宗族大事,李氏不好多嘴,岔开话道:“怎么是端午?就算侄儿现下说亲,这半年的功夫,就要宗妇进门也仓促些。”
李氏嫁入曹家多年,也晓得曹家江宁这支与丰润本家的是是非非。
“没有宗孙,长辈们都心急,要不然曹颀拦着,早就想议亲,等王氏周年就进门的。”曹寅说道。
“侄儿性子傲,老爷可别轻易拿主意。还是问问侄儿,他那边有什么合适的再说。省得咱们卖力不讨好。毕竟这婚姻大事,不是儿戏。宗妇担子又重,寻个不妥当的,以后老家那边再埋怨起老爷来。”李氏想了想,说道。
曹寅点点头,晓得妻子说得在理。
曹颀现下在内务府当差,凭着曹家与十六阿哥的关系,十六阿哥对于曹颙这位族兄也多有照拂。可惜的是,曹颀性子有些方正,不知变通,对于十六阿哥的亲近,丝毫没有投桃报李之心,反而越恭谨疏离。
一来二去的,十六阿哥也觉得没滋味儿,跟曹颙抱怨了两遭,就不再搭理他。到底是顾及曹颙的面子,不与之一般计较。换做其他皇子阿哥,见他这般不懂事,早就给他小鞋穿了。
曹寅这边听说,原想叫来曹颀,好生教导一番的,却是被曹颙拦住。
如此一来也好,谁都晓得曹家与丰润本家不亲近,对曹颀来说,未必不是一种保护。
如今,曹寅、曹颙两代人先后为天子近臣,伴君如伴虎,还不晓得曹家将来会遭受什么风雨,何必拉不相干的人上船。
想到旧事,曹寅叹了口气,晓得儿子是不会愿意归宗的。
果不其然,曹颙从衙门回来,听到父亲提及此事,就请父亲三思。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曹家现下抄家,不过是抄曹寅这房,再多了就是东府,断不会连累到丰润那边。
这样的话,曹颙不会直接同父亲说,省得老人家再担心,就是点明这个意思。
丰润本家的族亲,对于曹颙来说,不过跟马路上路人差不多。当晓得曹家长辈昔日的纠纷时,曹颙对于丰润那边的族人是鄙视的。
几代人不松口,不许江宁这支归宗,结果该占便宜还占。曹颀之父能到内务府当差,曹颀早年能为侍卫,都是曹寅的运筹。
丰润那边将族里文不成、武不就的子弟,送到江宁不少,都是依附曹寅这房生活。
得了便宜还卖乖,端着本家嫡宗的架子,摆着清高的谱,曹颙真是丝毫不待见。
吃饱了才归宗。多个本家宗子在头上压着,不仅是给自己找个大爷,还给儿子们找个大辈。按照宗法规矩,这宗子有权管教宗族晚辈。要是有人敢忤逆宗子的,就要按宗法论罪。
更不要说,有的宗族规矩多,连子孙聘妇,女儿嫁妆几何,都有规矩,违了就要接受宗子的论责,或罚银,或接受其他责罚。
出仕为官,给皇家做奴才,日子已经够让人郁闷;还要找个活祖宗,曹颙哪里会愿意。
曹寅见儿子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并不恼怒,只是神色中有些怅然。
曹颙见状,心中生愧。
他只能算是半拉古人,对于这些宗亲并不当回事,父亲却是地道儒生,心里维护的是儒家正统那一套。再说还有先祖父的遗命,古人对于孝顺之道有自己的固执。
“父亲,要不然再给丰润那边置办些祭田,族学那边,也多添些银子。祖父地下有知,晓得父亲是为保全曹家计,也会慈心宽慰。”曹颙稍加思量,说道。
只当花些银子,哄得老父开心些。
曹寅点点头,道:“颙儿说得也有道理,是为父迂腐。这些年的佛书,都白念了,看得还不若你通透。京城风雨,由你我父子二人承担也就够了,何必再引到丰润。”
知子莫若父,他才不相信儿子这般说辞。
他晓得儿子性子有些清冷,待人似乎都随意亲近,实际上放在心上的没有几个,哪里会顾念丰润那边的族人。
曹颙不顾念,曹寅却不能不顾念。
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要是太平光景,这归宗总算是一番乐事;如今的京城,风云变幻,别说是共富贵,怕是捆到一块,就要共患难。
“颙儿,就算不回丰润,你也要记得,咱们曹家是鲁国公之后,不能给先人抹黑。”曹寅板起脸来,看着曹颙,正色道。
提及“鲁国公”那刻,曹寅眼中是丝毫不加以掩饰的自豪,身板也不由地挺直。
鲁国公曹彬,北宋开国名家,曹家家谱上的先祖之一。
曹颙却没有父亲那般热血,要知道在曹家本家的族谱上,还有比曹彬更有名的人在,那就是陈思王曹植。
曹植之谁,魏武帝曹操三子,
或许是忌讳帝王之说,这本家族谱上第一代并不是曹操,而是陈思王。
从三国至今一千五百余年,曹颙对于那个家谱的真实度,颇为质疑。毕竟这其中经历改朝换代,经历各种变迁,就是这书写族谱的纸张,也不会保留这些年。
曹颙心里这般想,面上还是恭敬地应道:“父亲放心,儿子定当尊父亲教诲,不敢行辱没家门之事。”
曹寅的目光变得柔和,拍了拍曹颙的肩膀道:“颙儿行事,为父自然放心,不过是嘱咐你一句。”
在天气晴好时,曹寅还经常出府溜达溜达,这进了腊月,就不怎么爱动。
曹颙想起母亲所说,父亲近日无聊得紧,便道:“父亲,四弟即将到京,五弟也都成家。天佑与恒生他们已是入学,成家立业,也不过是一转眼的功夫。还有天护、天阳这几个侄儿,说长大也快。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是分宗,咱们这边,也请父亲将族规列一列,对于子孙也算有个约束,省得出现不肖子孙,坏了门风。”
曹寅闻言,眼睛一亮,道:“族法家规?是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是当年早日现小三染了赌,加以管教,也不会……这个赌,曹家子孙绝不能沾……”说到这里,带了几分感伤。
曹硕之死,不仅是曹寅憾事,也使得曹颙心存愧疚。
他无法为自己辩解,若不是他失于管教之责,逼着父母同意将东府早早分出去,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曹硕之死,他有三分责任。
曹寅见儿子不说话了,“咳”了一声,道:“这关系到家族子孙的教养,不能马虎。我这边有丰润本家早年的族规,有些已是不合时宜,有些可以承袭。这个,可是大事……”
东府,上房。
兆佳氏坐在炕上,看着侍立的小儿媳妇素芯,道:“别站着了,坐下来咱们娘俩好好说说话。”
素芯心中叹息一声,口中应了,挨着椅子边坐下。看来,该来的还来的。她嫁进曹家将满一年,这肚子还没动静。
兆佳氏这边,已是当着静惠与她的面,念叨了好几次“嫡孙”。
虽说东府如今也添了两个孙子,天护与洛阳的天阳。但是在兆佳氏眼中,从没待见过天护。天阳又是庶子庶出,更没什么骨肉之情。
只有静惠与素芯所出的,才是嫡孙。
没想到,兆佳氏却没有提及此事。她先问了素芯娘家的那边的消息,什么她爷爷如今差事如何啊,她叔叔升官没有,她堂弟进没进官学什么的,云云。
素芯斟酌着应了,有些不明白婆婆用意。
兆佳氏绕了好大一个弯,才说道:“老五转年就十七。他几个哥哥这个岁数,都已经当差,亲家老太爷、亲家老爷那边,可有过什么吩咐?”
素芯闻言,只觉得诧异。
丈夫是曹家子孙,上头有亲兄堂兄护着,还有伯父照拂,哪里轮得着董家人说话?
“祖父问过五爷功课,还为五爷送了些好书。”她硬着头皮回道。
今年顺天府乡试,曹頫榜上有名,成了少年举人。要不是那时京城气氛正诡异,曹寅本张罗要为侄子大肆庆祝。
虽还没有蟾宫折桂,却是曹颙这辈儿科举晋身第一人。
兆佳氏闻言,却是皱眉,道:“我使人打听了,这举人好考,进士却是难上难的,有的人考几十年也考不上,要不然进士老爷也不会那么金贵。要是老五明年考不中,就捐个官身,要是能捞上内务府的差事,顶好不过。上头有亲家老太爷照看,也能少吃些苦头。”
内务府油水足,兆佳氏最是有数。
就说曹颙去年在内务府当差,一年四季府里没断过各地吃食。
素芯听了,没有多嘴,心里却晓得这只是婆婆一厢情愿。丈夫那边,虽不耐烦圣人文章,但是对于会试看得却重。听说曹项也回京参加会试,还说要同兄长比一比说先考上。
曹頫心里待伯父最是崇敬,自大晓得没有科举晋身是伯父的憾事后,对待八股文章就没有早年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