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小朋友,8颗糖,要怎么分才算公平。”
“那我不要了。”
“看吧,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不过没关系,父母夸我懂事诶。
直到那一天……
表姐和男朋友恋情稳定,男朋友上门见家长。
在饭桌上,表姐的男朋友一个劲地夸奖表姐温柔贤惠、体贴懂事、大方得体。
表姐听到这话喜意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这时舅母却一连爆了几个料。
“就这孩子从小就脾气大,五邻六舍的都说她是个混世魔王。吃饭也爱挑食,连自个的床铺都懒得整理,长这么大饭也不会做。”
表姐男朋友被这顿反向操作整懵了,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还好被舅舅拉着敬酒了。
男朋友走后,表姐就跟舅母发了脾气。
“妈你干嘛呀?存心毁我姻缘。”
“你以为勤劳懂事是什么好事儿吗?你越是好说话,越是不被人珍惜。你本来就是被我们宠大的,总不能嫁过去,到别人家当牛做马吧?”
听到舅母对表姐说的那些话的一瞬间,我感觉我一直以来相信的,用懂事才能换来爱的想法居然是错的。
原来不懂事的小孩不仅有糖吃,还会被人无条件的疼爱。
02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一句话:“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小时候懂事,长大后讨好。
从小懂事的孩子习惯了乖乖听话,不忤逆任何人。
明明已经凌晨两点钟了,室友还在开麦打游戏、外放追剧,自己都困得不行,也不会让室友小声一点、戴上耳机。因为“懂事”,总是不自觉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开脱。
明明自己生活费不多了,但室友就想你陪她去某个人均一百五的餐厅吃饭,因为“懂事”,不忍拒绝,最后自己吃了一个星期的泡面。
我也不愿意当一个“老好人“,可是父母从小教育的“懂事”二字,让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可能会被恶语相向,甚至失去朋友。
不敢发脾气,因为害怕真的是自己做错了,经常陷入自我怀疑。
有时候会怨恨,为什么父母把自己教导的那么懂事。
让一切的责任都背在自己身上,导致身心俱疲、不堪负重。
我们考虑身边所有人的感受,可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谁不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让着要委屈自己?
《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里我最感慨的一句是:“我对这世间唯一的不满就是这世问总是让更懂事的人承受重多。”
懂事被认为是省事,善解人意总换来委曲求全。
你舍不得对他们说难听的话,做不好的事。但他们并有这样的顾虑。
所以呀太感同身受不是件好事,懂事的人总是被辜负,到底凭在么呢?
其实懂事的人很容易形成低自尊的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很容易“自我伤害“。
03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只要有贺子秋的镜头,弹幕清一色的都是:“心疼子秋,他太懂事了”。
贺子秋的童年本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却因为妈妈的不辞而别,小小年纪寄宿在李海潮的家里。
子秋刚到李爸家时,李尖尖很讨厌这个“不速之客”,甚至把他的行李扔出去,把西瓜塞进他的鞋子里,但子秋从不抱怨,也不告状。
明明还是一个孩子,却独自咽下所有委屈。
明明心里无助又委屈,却依然要假装微笑。
懂事的孩子总是这么小心翼翼,从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更不敢开口要什么。
子秋在面馆帮李爸干活时,街坊邻里好事的人总喜欢逗他:“子秋你可得好好表现呀,不然你爸就不要你了。”
年幼的子秋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是眼睛不停的眨巴,一声不吭。
甚至亲阿姨也会跟子秋说:“你在人家家里白吃白喝的,人家还负担着你的学费,你现在好的条件不是白来的,子秋啊,咱得知道珍惜。”
每一个看着懂事的孩子,都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之痛,还附加了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成熟和善解人意。
他们小心翼翼的维护,如履薄冰的守卫那星星点点温暖。
他们总是体贴和善,好像无欲无求,不是因为他们内心毫无需求,而是压根不敢索取。
他们不是不想要,只是害怕会遭到拒绝,更害怕会因此失去自己现有的一切。
因为自己的身后空无一人,所以他们不得不逼自己坚强。
对懂事的孩子而言,任性和爱都是一种奢侈品。
?
04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我们总是嘴上说着还好,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疲惫了,不能说;失落了,不能喊;难过了,不能哭。
好像懂事的人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情绪一样,但凡敢倾诉抱怨,那都是一种罪过。
这个世界确实有太多的无奈,但我们总要学会自我接纳,在不公平的世界中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