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宇文阐倒是可笑,居然摆开阵势,想要与鹰扬军正面交战!简直是愚不可及!”中军内的靠山王杨林看了眼对面的军阵,颇有些难以置信的自言自语道。
“叔父,军队本就是该正面交战的,敌军人数比我方还多2万人,禁卫和城防二军也算是精锐,军中士兵都是精装之士,正面交战理应有所优势,如何就愚不可及了呢?”一旁的杨勇迷惑的问道。
“太子殿下不知,这禁卫和城防二军都是守城之师,其职责是守卫长安城与皇宫,个人勇武和守成之术那自然是没得说的。可如果到战场上排兵布阵,以军阵的变化来迎敌的人,那就是自曝其短,自寻死路了。这就如同一匹千里马跑进了大河之中,就算这匹马能够日行千里,在水中也寸步难行。”
“而鹰扬军则不同,鹰扬军乃是征战之师,惯于野战,且所有军士将官都熟悉臣的号令,臣能够如臂使指般调动军队,组织任何的军阵,如同水上楼船,这千里马如果想要和水上楼船打一场水战,其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此岂不是我军必胜!”杨勇顿时大喜过望道。
“理应如此!”杨林继续观察着敌方的军阵道“只是这宇文阐和其幕后之人也应该知晓其中的道理才对,明白死守长安才有唯一的生机,为何要如此愚不可及的与我军野战呢?”
“哈哈哈!”听到杨林的话,杨勇不由的笑道“叔父您只知道在战场上拼杀的道理,却不知道长安城内需要考虑的事情却更多。我大隋在长安城内经营日久,各大勋贵心思难定,如果宇文小儿死守长安,则只要迁延日久,其必生内乱,长安是守不住的!”
“而且宇文小儿外无强援,一旦困于长安城中,我等就能够随意调配周边各地守军,我军日强和敌军日衰,所以死守长安实在是死路一条,唯有出来与我军一战。”
“败了也是死了,而只要胜了,那关中诸军必定震撼,再加上北周复辟,宇文家再起,忠于宇文家之人必定起兵响应,则我大隋就真的罢了,从此天下重归他宇文家!”
“所以对宇文阐而言,此战必战,战则有胜,守则死路一条,所以哪怕宇文阐没有多少胜算,明知军阵之道不如我军,也要死中求活,博那一线生机!”
“居然如此!”杨林诧异的看了杨勇一眼,他还以为这个太子是个草包,想不到也能够看明白许多事情的吗?
“不过什么一线生机?”杨林忽然笑了起来道“若是那宇文邕率领军队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一個八岁小儿外加一群只会阴谋诡计的幕后之徒,有何生机可言?”
“太子殿下须知,长安城内需要考虑的事情再多,都不如战场上一击必胜来的更加有用!”
“叔父言之有理,晚辈受教了!”杨勇叹服道。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宇文阐同样在凝视着鹰扬军许久,然后赞叹道“朕当年横扫天下之时,唯一的遗憾便是靠山王杨林死在了关东群雄的手中,有生之年无法与其一战,想不到今日居然还有这般的军阵。”
“朕看着鹰扬军的军阵,确实精锐,章法得体,杨林确实是一员难得的大将呀!”
“叔宝,你怎么看?”宇文阐说完,看向身边一员手持双锏的武将笑道。
“靠山王确实是世之英豪,臣当年得其扶助甚多,臣请陛下让臣先攻,直插中军!”秦琼抱拳道。
“哦!叔宝就这般不念旧情吗?”宇文阐笑着问道。
“不是,正是因为臣念旧情,所以臣希望待臣亲手俘获杨林之后,陛下以臣破军擒拿将之功换其一命,给其一个逍遥自在,不要再束缚在杨家了!”秦琼坦然的说道。
“哈哈,这事情朕可做不了主,你要问药师才行,毕竟此战药师才是主将,连朕也不过是他麾下的一员战将罢了!”宇文阐乐呵呵的说道,却透露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出来,那就是这一战的指挥权,居然不在他的手里,而在李靖的手中。
“陛下,此战您为何不亲自指挥?反倒是便宜李靖那家伙!”一旁的程咬金嘀嘀咕咕的说道“难道您只会12万军队还打不过1万军队不成?这可不像您呀!”。
“呱噪!”宇文阐敲了一下程咬金的脑袋,然后说出了和杨林刚才几乎一样的话出来,也就是这12万军队并不善于正面大战,远不是鹰扬军的对手。
“如果对面是一个庸碌无为之将,那朕自然可以以弱胜强,指挥军队不在话下。但对面偏偏是靠山王杨林,其军阵之道不下于朕,鹰扬军又在其下训练已久,如果是朕指挥这场战斗的话,那必定是败多胜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胜算可言了。”
“在我们这么多人里面,也就只有李靖李药师一人,有能力以这十二万守城之军来对抗十万征战之师了!”宇文阐沉声道。
“那倒也是……”听到宇文阐这么说,众人不由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这回就连程咬金也不反驳了,显然所有人都认为李靖在指挥军队的能力上确实是要强于李世民的。而且要强很多,不然也不会无人反驳了。
对此可能有许多读者感到疑惑,那就是他们几乎没有听到过李靖身上有什么经典战役,不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诸多经典战役,也不说李世民那狂妄到难以想象的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的史诗级战役,就连稍微次一级的,比如长坂坡之战,定军山之战之类的也是没有听说过的。
大家搜遍了整个脑袋,苦思冥想,恐怕也找不到一两个李靖打出来的战场名场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何会在历史上被冠以军神之名,甚至就连李世民也自愧不如呢?
有关于这一点疑惑,就不得不说到一句俗语,叫做“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军神,那是在他身上找不到什么赫赫战功的,因为在战争还没有发生之前,军神就已经结束战争了。
在李靖加入李唐的早期,一直是被派到南方地区去平乱的。在李唐初期,整个南方地区混乱不堪,有多达十几股势力,还有南方和四川的野人作乱等等,哪怕是李孝恭这样的猛将,在南方也连连吃瘪,差点死在那里。
但是李靖抵达了南方之后,事情就截然不同了,他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瞬间安稳了下来,城池和百姓也全都安定了下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那个地方没有战争,相反李靖每个月都会送十几份战报到朝廷,每个月机会的敌军都超过万人以上。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李唐朝廷还以为李靖在谎报战功,但实际调查之后才发现,是李靖在军事布置上完美到了极致,地方上任何势力一旦有想要造反的念头……在还没有真正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李靖就已经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然后直接神兵天将,把这些妄图作乱的事例卡死在萌芽阶段。
而就算是真的乱了起来,组织了一股乱军,可是当这些乱军还没有靠近当地的城市,只是遇到了李靖精心设置的防守据点,以及据点里面不过几十名守兵,就直接被这些据点盯在原地无法动弹,同时快速飞鸽传输消息给附近的大寨,李靖事先设置好的兵马即刻出动,按照早就演练过十几次的步骤,轻而易举的就把这些十几倍的乱军给直接平定了。
你战争还没有完全发动起来,作乱的贼子还没有攻破过任何一个军事据点,就直接被李靖给平定了,大自然就没有什么赫赫战功可言了。
毕竟一场最多几千人作乱的战功,有什么值得史书大书特书的。
当然了,有人可能还会觉得李靖只是善于镇守敌方,并不代表李靖能够率领军队大规模的交战。
这一点在事后当然也得到了验证,在平定南方之后,李靖就被调到了北方,负责和突厥人作战。结果自然也是一样的,凡是李靖负责镇守的区域,突厥人都直接被打的远退数百里,根本不敢和李靖玩。
后来李世民发起了玄武门之变,突厥乘机过来骚扰,李世民不得不定下屈辱的渭水之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李靖早就从突厥人的调动上看出了突厥的猫腻,于是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李靖就直接率领北方大军堵住了突厥人南下的缺口,突厥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
结果李世民在突厥人那里投了,签订了盟约,李靖只能无奈的感叹,要是陛下多撑几天的时间,臣就可以把突厥人全都炖了。
而这其实也是突厥人慌忙与李世民议和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后路已经被断了,要是打不下长安,他们就没了。
最后,就是李靖史书上最为光荣的远征突厥以及殴打吐谷浑的著名战役了。
这场战役的规模其实堪比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痛打匈奴的战役,同样,恐怕每个读者都能够细细的说出卫青和霍去病诸多玄幻到了极致的以弱胜强,千里奔袭的战役出来,凸显出军事才华有多么的恐怖。
可李靖主持的这两场战役就不一样了,你连一个稍微知名一点的故事都说不出来,翻遍了整个百度百科,也就只能找到一个李静清帅800人突袭吐谷浑大营然后取胜的战例出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经典战役,也看不到任何人数悬差的大胜,也看不到各种激烈的战斗的战报,只能够看到李靖A了过去,然后突厥没了,吐谷浑投了,这仗就打赢了。
而这其实就是最恐怖的地方,这就好像每个中单的粉丝都喜欢吹嘘自己的偶像曾经单杀过Faker,可Faker的分身什么时候吹嘘过faker单杀哪个中单呢?
而这也就是李靖军事思想的核心部分,那就是战争的胜利其实早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定下来了。
所以李靖在主持军队的时候,格外重视军队的日常训练,给军队普及各种战法,做好各种战争预案。以及最重要的模拟各种战争可能出现的状况。
同时要对自家的军队有足够的了解,知道军队的每一项弱点在哪,每一个长处在哪等等,这是知己。
李靖到达某个地方之后,就会直接对这个地方附近所有的敌人进行统计和情报了解,同时对每个敌人如果开战,会怎样进攻,又会突破自家的防守,进而算计到战阵的变化,以及规划一路上的粮草据点,后勤补给路线,甚至就连军队开战后要用多长时间抵达某个战场,再用多长时间来结束战斗,细致到每个士兵在哪个位置甚至都有规划等等。
你和李靖打仗,你以为你对他发动了一场偷袭,实际上李靖已经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把你灭了上百次了。
当然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大概率会又是一个委员长和高粱河车神,因为这两位都是李靖的忠实信徒,都特别喜欢实现安排和演练好所有的战争走向,然后给自己的手下一张战阵图,让他们按照战阵图来打仗就可以了。
另外还贼喜欢微操,一个喜欢规定机枪布置的位置,还有一个喜欢规定过河后冲锋多少里,少一里多一里都不行!
李靖还有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临机应变的能力,他对于战阵的指挥已经到了艺术的程度了,在他整个生涯之中,不但没有一场战争的正面对决失败过,就连军阵本身都没有溃散过,哪怕面对突厥人的骑兵冲锋,他的步卒军队都可以直接干爆。
如此种种才彻底造就了大唐军神,一个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的恐怖存在,当伱将一场战争交给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了。
这一点就连李世民自己也不可能办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