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吸取底层意见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侯君集等诸位国公只怕都未必行。

韩东时微笑着,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反而直接转移了话题。

“等真正的大战来临之时,你们自会知道,好了,对于已经结束的大战,你们有何感想,手中的武器装备,可还顺手?”

“嘿,大帅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嘛,要不是这等武器,咱们岂能面对十余万突厥大军坚守这么长时间,但凡是能打胜仗的武器,他就是好武器!”

韩东时直接甩了海不言一个白眼。

你个大老粗,说的话倒还带起几分哲理,我闲着没事儿是跟你们讨论名言名句的吗?

“任何武器皆有不足,特别是燧火枪这种新生的武器,若真要成为战场利器,必须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才行。”

“若只是满足于现在能打胜仗,那就会永远踏足不前,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新的更强的武器把它淘汰掉!”

韩东时直接说明自己的态度。

当然了,这番话太过夸大,燧火枪的潜力绝对超过现有的任何兵器,将来肯定不可能被淘汰掉。

不过,他也不会沉迷于燧火枪的先进性,就忽略了军中实际的使用感受。

只有最适合让战士们使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这一点上比起韩东时这个设计者,经过严格训练以及大战经验的底层士卒,更有发言权。

韩东时这次来到军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展“调研”。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近万实际士卒们提出的改善意见,将决定后续他们的工艺改良计划。

“你们都是营将,算是直接指挥将士作战的将领,是军中的中坚力量,万万不可因为一场大战的胜利就自我满足,关于改进兵器之事,要好好弄清楚普通士卒的想法,这样的联络,也能让他们真正明白武器的短处,在与敌作战的时候避免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燧火枪的优劣不能简单地从“擅长远程,不擅长近程”来做粗浅的判断。

地形影响,射击角度,携带方便程度,以及弹药保存是否方便,种种细节都会决定他们与敌人遭遇之时能发挥出几分战力。

韩东时是“知道”李靖将军与李世民可能的作战计划之人,知道将来发动对突厥决定之战的或许是骑兵,可是万万离不开步军的掩护和接应。

火枪军现在出色的发挥,不可能被朝廷忽视,将来肯定会深入草原作战,在那之前,若能在可靠性与携带方便上作出改进,同样能增强大军战力。

听到韩东时的话,就连海不言也老老实实地点头答应,回到营中之后踏踏实实地询问将士的意见。

他们作战风格各有特色,但有一点却是众将共通的,那就是希望发挥更强的作战力量,如此不但更有效率地杀敌,也能在战场上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子弟兵们。

他特意看向秦怀朔道:“改进武器并不是只针对燧火枪,包括你们厢军所装备的新型弓弩,有何意见也要早点提出来,目前弓弩的改进余地还非常大,而且出了问题改进成本也小些,等将来装备全军,出了麻烦才大。”

若说在关中大战,吸引众将眼球的,可不仅仅是火枪军,还有秦怀朔的厢军!

从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更引人注意。

那可是厢军啊!

若在以往作战,众将是绝对不会把厢军派到战场上的,他们非但发挥不了作用,甚至会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大家对于厢军的印象就是,除非守城,否则全无作用!

可是,秦怀朔所统率的厢军,却挫败了突厥骑兵绕道袭击的机会,而且成功伏击了一支突厥精锐!

过去有哪一支厢军能取得如此战绩!

而他们最大的倚仗,就是韩东时改进之后的弓弩,再加上严格的训练。

韩东时料定,将来朝廷必定会向全军推广新式弓弩。

这种兵器虽说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能多改进一些小问题,将来装备全军的时候也能提升全军的战力。

弓弩这种武器的装备基数实在是太大了,韩东时自然要重视,像自己发明的燧火枪一样上心。

见秦怀朔点头答应下来,韩东时才转到另外的事情上。

“现在无法得到上战场杀敌的机会,我知道许多将领心中不爽,甚至有些按捺不住,不过这未必是坏事,只有做足了准备,才能打出更好的战绩,到时谁还会轻视我们火枪军?”

“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我们的作战实力摆在这里,你们还怕将来没有仗打,没有功劳?”

这话其实之前韩东时也对他们说过,现在听来自然更有说服力。

毕竟韩东时的威望更高了嘛。

秦怀朔与李素等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可是海不言和程处亮却比较蒙。

“可是,大帅,我们现在的战力就已经很强了,您刚刚又说还要继续改进武器,那……那还要如何提升战力啊?”

“就算再让孩儿们操练起来,也应该等您重新改进燧火枪之后吧?”

他们可“太清楚”韩东时的操练计划有多么严格了,就这,当初他们还是翻来覆去地练着,现在应该没必要通过训练来提升什么实力了。

韩东时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摇头笑道:“我说的不是训练,武器也能等以后改进工坊生产,我现在说的是要改变军制!”

“改变军制?这从何说起啊?”

“首先,火枪军中必须要提升后勤的重要性,加强将士们对于物资保管的某些观念,其次,还要设置专门的辅助兵种,绝不只是配上几个探马进行侦察这么简单。”

“再次,我知道很多将士都有骑马经验,虽然不能与专门的骑兵相比,在战马上发挥的作战实力也不足,可是依然可以把战马的机动性利用起来。”

李靖将军带走了绝大部分战利品,不过他也是个懂人情,讲脸面的人,对于关中大战最大的功臣,自然要留下相当一部分战马给他们分配。

韩东时把其中较为瘦弱的放给民户们充作耕种的劳力,合格的战马全都留于军中。

想要短时间内练出真正的“龙骑兵”还嫌早了些,而且燧火枪的种种弊端也不适合在骑马之时射击装填。

可是,现在他们能利用战马,大大提升部分军队的机动能力啊!

更有利的是,因为隋唐之时的风气,很多普通士卒也懂得骑马,不需要再格外进行训练。

唐军之中,有些步军同样装备有马匹,众将倒是没有质疑这一点,甚至看到韩东时留下那么多的战马,就意识到了他的想法。

真正让大家疑惑的,还是所谓的辅助兵种到底是什么?

唐朝军制已经算是比较完整了,有什么辅助兵种是前辈将领们没有想到的吗?

若真有……那多半不是什么重要的兵种吧?大唐可是百战精锐,在隋末争雄之时就在按照战场形势改进着自己的军队组成的。

韩东时指了指军帐,笑着道:“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给你们上一课,不要在这里了,我们入帐再聊。”

……

李世民应付完众臣之后,直接返回后宫之中,连长孙无忌也没有带。

“那些老臣,真是越来越难缠了,为了一个人选能争上半天,私下里还各种告黑状,全无朝廷大局。”

身在后宫之中,李世民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发牢骚。

自从登位称帝,自己的发妻长孙氏成为皇后接掌后宫,直接进行整顿,现在宫中没有人敢乱传陛下与皇后的话。

长孙氏也是李世民打从心底能完全信任的人,与他共患难渡过不知多少危机。

虽然李世民知道自己的皇后向来不会对朝廷之事发表什么看法,还是喜欢在她面前说一说自己烦心之事,也算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陛下身登九五,满朝文武皆附于陛下,哪个不好好讨陛下的欢心,怎么让您如此烦扰?”

长孙皇后含笑劝说。

李世民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讨好朕?朕就是刚登基的时候脾气太好,胸怀太广,现在才让那些大臣蹬鼻子上脸,只要有个合理的由头,他们就根本不理会朕的意见,非要扯些歪理!”

“特别是那些老臣,读圣贤书都读傻了,天天引经据典给朕设套!”

“陛下!”

长孙皇后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李世民摆手道:“朕不是说圣贤书不好,而是那些老臣心思都歪了,岂能说出正经的圣贤道理?”

“朕已经许了他们,将罗州银矿收归朝廷,行了,现在为了人选之事,明争暗斗,不可开交!哼,早知道朕还不如就把矿脉放在韩东时的手中,看那些大臣会是何脸色!”

李世民想到朝廷的争论,气更不打一处来。

之前朝议要收回罗州银矿,那些个大臣是多么团结一心啊,当利益到手之后,直接翻脸不认人。

李世民并不是对那个人选有意见,而是对于朝廷这种风气极是愤怒。

“这些老臣不扫出朝堂,风气就绝不会变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