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某县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将全面启动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清退工作。这一重磅消息的公布,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据悉,此举旨在进一步优化公职人员队伍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一、清退措施详解
全面摸排与审核:永春县政府首先对现有的编外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和审核。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收集和核对所有编外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聘用时间、岗位职责等。
对所有编外人员的聘用合同、工资单和其他相关文件进行逐一审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明确清退范围:为了明确清退范围,永春县设定了具体的清退条件。
制定了详细的清退标准,包括但不限于:2023年1月后未经批准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所有服务窗口的编外人员、以及编外人员数量超出单位编制总数10%的人员。
对于特殊情况,如因阶段性任务聘用或正式员工请假而临时聘用的编外人员,也制定了详细的清退规定。
执行“只减不增”原则:为了严格控制编外人员的数量,永春县采取了“只减不增”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里,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编外人员的数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因阶段性任务聘用的编外人员或正式工作人员请假等原因聘用的编外人员,永春县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人员可以在特定任务完成或正式工作人员返岗后再进行清退,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单独核定与处理特殊系统:针对公安、卫生等特殊系统,永春县根据工作量大小、人员、岗位分布配置等进行了编外人员职位数核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清退工作。这一做法既考虑了这些系统的特殊性,又确保了清退工作的顺利进行。
执行流程:向所有涉及清退的编外人员发出正式通知,明确清退原因、时间和相关补偿政策。设立咨询窗口和热线,解答编外人员的疑问,确保清退过程的透明和公正。对于满足清退条件的编外人员,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离职手续,包括工资结算、社保转移等。
永春县清退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举措展现了政府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决心。
通过详细而周全的清退措施,永春县政府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精简的公职人员队伍,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这一举措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公职人员队伍的优化和管理问题。
准备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老是考不上公务员?
学习
开心最重要
:- b
没有几人是一次考上,笔者也不例外。这本就是一场“俛首唏嘘者众,弹冠相庆者寡”的竞争,成功确是觥筹交错之话资,但考途艰辛却是抚慰败绩之良方,因而,不必也不可过分垂头丧气、失魂落魄。
近日,有朋友同我诉苦“几番未能考上”,于是乎令我想起一则故事,与大家分享——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这是《庄子·外篇·秋水》中的节选,在下以为讲的即是认知是有阶段性的,突破阶段性障碍的根本在于“始吾信”,也即自己相信,让自己相信的根本在于革除己弊。
儒学讲“君子求诸己”,佛学讲“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面试学讲“汲取教训,总结反思”。这林林总总都是在讲回观自我,革除己弊。
想必绝多者在过去也曾做过河伯,有过夜郎自大的骄嗔傲妄。而在公务员考试的失败,不正像河伯望到“不见水端”之海时傲世轻物稀碎一地之丑么?
何不再行一次,像河伯一样,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听从诲言、虚心请教。如此,释然失败,革除己弊,跨越障碍,取得成功,也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恰好,身边也有一则故事。
一位朋友同我交流面试,他的变化令我喜出望外。
以这件事为例展开讲讲。根据其提供的理论笔记、语音、逐字稿等作出基本判断,他分明不处于“求题”?阶段,却在练习面试时自己把自己困在“求题”阶段,原本我想用“求术”?的方法引导他,结果失败了。
于是乎,每题都给逐字稿。起初,影响了他的作答风格;期间,他也反馈越来越不会答题,我和他分享了一些跨越阶段的方法,
并给他转享了两篇文章:《准备公务员考试,必须弄清楚的一件事》? 《怎么说自己的缺点?》?;后来,他不仅主动反映我提供的素材有些空洞,而且在答题后能发现自己在“求术”方面的问题。
当时,我大喜。
在他身上,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都有了新的提升。
期间我并未做其他多余的事情,只留他自我剖析。这也应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己想通,才得问题疏通。
佛学云“法无二般,人有顿渐”,顿渐不同,则迷悟有殊,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过去我也提出,以己为师,未尝不可,他正是无师自通。
令人揪心的是,外人只关心你考没考上,至于为什么没考上、备考多么艰酸,并不关心。重结果轻过程,向来是对外处世的不易原则。
不过,一旦连自己都不寻找原因,这就是不负责任。不仅否定了过去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而且断绝了当下棘手问题解决的方向性和未来前进的可能性。
在下认为,每一个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是负责任的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每当遇到问题,自然优先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适当提出考试难度大、竞争对手强、前夜没睡好、当天神气差、气温低染风寒、考地条件恶劣等等天时不许、地利不允、人和不准的因素,调节悲伤之情,无可厚非。
唯情绪平复,才诸事可顺。正如道学所云“至虚极,守静笃”,静复命,知常明,则道乃久,没身不殆。公务员考试之道,饶是从自心起。
待心静,自能革己一二。例如——
表面化。回答分析综合类题,只知道没有说影响、意义,却不理解最根本的问题是漏问了为什么。回答所有的面试题,只晓得要提出对策、措施、建议,却不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形式化。回答人际关系类的题目,只认为缺少总结环节,却不懂得为什么没有总结以及总结什么,一味纠结于形式上的完备,却不重视内容上的逻辑。
空洞化。回答现场模拟类题,总是借此说彼,大而化之,却不立足于题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面试失败为例,作一个具体的分析解决。
第一,强调外因,略过内因。
开篇已述外因用于抚慰败心,篇中亦有外因分析,但过分强调外因只会在骄嗔傲妄中迷失自我,唯有分析内因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道学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之所以大,是因为能革己弊、改己命。
味农居士所言“将欲会归,必当返闻,不能向外驰求,背觉合尘也。”其中“返闻”,即是“求己”。
在下不才,斗胆发表意见,可从以下几个问题,深入“求己”——
为什么平时训练异彩纷呈,一到考场脑子一片空白、作答稀里哗啦,出了考场懊悔不已甚至感觉还有很多能说的?
为什么看见题目,脑中分明冒出万千想法,却混沌不已,不知如何说、从何说?
为什么这道题明明作答过,却依旧蹦不出一个字来,即便能答出部分内容,也乱七八糟?
为什么一遇到没见过的题就束手无策?
为什么所背的这些素材,一个也用不上?
为什么所学的那些模板,一个也套不上?
第二,流于宏空,不问具体。
所谓宏空。一是策空,诸多考友总是在回避问题,紧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至此别无二心,在谈解决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得是天花乱坠,看似经纶满腹,实则秀外空中。二是观宏,人间望月月总满,上至九天方知缺,如若一直点到为止、不刨根问底,则将蜻蜓点水、不着具体。
耐心看完《秋水》,不难发现,无论河伯所问有多么简单,海神若总是“长篇大论”。这不是罗里吧嗦,而是论证详实,追求的是一种无懈可击的论证精神。太炎先生所言“持论强盛,议证坚密”,即是如此。
因而,请务必涵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似那河伯连连发问;请务必分清先后次序,先分析后解决,努力向饱经世事、洞悉根本的海神若看齐。
第三,途迷时多,差师度引。
海神若即是河伯的引路人,在《秋水》中,海神若为河伯回答了一系列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谓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着于实际,良师益友、当之无愧。
一位好的引路老师,至少能具备三个品质——
一个是理解你。因为懂大道理的人对后进者,非但不会嘲笑,反而更加宽容,原因在于道理是知行合一的结果,处于何种阶段则会由于何种原因并表现出何种问题,这是自然而然的,何况那会儿的自己不同样如此么?
另一个是引导你。他会告诉你,失败后几天是最不愿意面临失败的时候,可以放空自我、求得内心宁静。待心静后,则必须细细回想,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把这份宝贵的人生经历转化为智慧的人生经验。
还一个是协助你。他会主动关心进展,迅速找出问题,精准分析原因,针对给予建议。
诚愿,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