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包粽子、挂菖蒲、插艾叶,院里其他家也概是如此。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提一下。今儿一大早,老刘家不是因为刘海中 正面栽进加料的泡粽叶盆里,才搞这么大动静吗。这里可不要忘了这盆里泡的粽叶。
这是端午用来包粽子的,如今泡了料,刘家还能要吗?
最后的答案是…要的。
不知刘海中是考虑这会再去买粽叶比较贵还是其他原因,刘家这泡了料的粽叶洗了洗甩甩水,又这样包起了粽子。
只好悬这会粮食珍贵,自家都不够吃,也没什么相互送粽子的习惯,这粽子最后还是进了刘家人自己的肚子。
回到易家这边,准备的那些粽米包完正好二十个,这数量不多,但他们家就两个大人加上易家宝这小不点,比起其他住户的一大家子,这些粽子够吃好一会了。
考虑六月底的天,说凉快也不凉快,吃的东西并不能保存太久。这到中午做饭的点,易家干脆就只煮了粽子吃。
掺了黄米的粽子煮熟后剥开粽叶,黄灿灿的十分好看,一口咬下去,明明没有加一点白糖,软糯的口感在夹心红枣干的激发下,糯叽叽的甘甜让人吃了还想再来一口,回味无穷。
易家宝作为一个前世只吃过南方咸肉粽的人,这会拿着这粽子,本来只小口咬下试试味,这一试下去,甜糯的口感并不难接受,甚至下一口,再来一口,连米粒黏在脸上也没太在意。
这埋头炫饭的模样倒叫易中海夫妇俩看的脸带笑意。
等易家宝一个粽子吃完还想再吃的时候,吴翠兰却没允许。
粽子小孩子吃不好消化,儿子刚刚吃的都还是他自己包的小巧一个的粽子。
“小宝还小,不能吃太多,这粽子给小宝留了明天再吃好不好”
吴翠兰轻哄着,易家宝知道这是为自己好,自然不再坚持。乖乖吃着老妈煮粽子时一起蒸的鸡蛋羹。
端午节,易家宝记得前世地方都有准备划龙舟比赛,不过这多是南方的习俗,四九城属于北方,倒没有这个。
天坛、什刹海、庙会…这些倒是端午常去的地方。
易家宝去年端午还是个襁褓里的奶娃娃,并没有太多参与感。今年算是过的第一个端午,易中海还记得昨天儿子过问那小姑娘意见的事,所以这会给了几个地方,让易家宝自己选择一个下午要去的地方。
只是…
“为什么只选一个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我全都要。
易家宝眨了眨眼,能走能跑后,他自然是想到处看看的。
“别贪心~”
吴翠兰点了点儿子的小脑瓜,笑得亲和。
下午三点多,过了温度高的日头,一家三口最后出发前往易家宝选择的天坛。
易家宝也在这途中知道为什么今天只选一处地了。
天坛在四九城南边,离他们四合院所在的胡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走出胡同,易中海却是先去了售票处。
这时候自然还没有公交,但电车也是去远点地方的不二选择。
从这到正阳门的车票一张就要九百,比平时还贵了一百,但这并不代表坐车的人就少了。
光是这一等车,易中海一家就等了三班车才轮到上车。
车上大人带小孩的不少,而目的地,看也知道是去天坛的正阳门站。
事实上,天坛作为古代帝王祭天祈福消灾的地方,十分贴切四九城人端午消灾去毒的寓意。
也因此,不管平时来不来天坛,端午这天大家能来的,还是会带着一家人来天坛走走,去去身上的灾病。
这趟电车开去正阳门少说得半个多小时,车上座位有限,易中海得了个座,让媳妇带着儿子坐下,大多是同一个站上车的,住得也都在附近,碰到一两个熟人也就不奇怪了。
“易师傅,还真是你啊!”
衣服被人拉了下,易中海侧过身看去,只见斜对面有个小年轻惊喜的打着招呼。
面容有点生疏,应该不常见,易中海一下没想起来是谁,但看对方旁边位上坐着的头发微白的妇人,猜到对方关系的易中海也笑着回应。
“是你啊,你这是和你母亲去天坛?”
小年轻没发现易中海并没认出他,他主动打招呼除了认识外,也是有些事情要找易中海的。所以简单聊了几句后,便直接道出了原委。
“易师傅,今儿碰到你正好,昨天刚到了一封你的信,我师傅怕那边是有什么事,本来还想明天一早给你送过去的”
“这会正好和你说一下,你要是着急,等会可以去邮局领一下”
邮局每月初都会有易中海的一封信,持续两年了,邮局接收员都有印象,昨儿晚点到的一封变了时间,又逢端午送易中海那片的邮递员回得早,这封信便搁下了,小年轻师傅和易中海打过几回交道,怕信那头有什么急事,这才让他一过端午头天,抓紧时间派送。
“信?”
小年轻一说信这一词,易中海便认出他是谁。邮局今年刚来的邮递员,认和易中海打交道的那个老邮递员做师傅,几次取信也有见过几面,但这小年轻性格不是大大咧咧的,两人之前都没说过几句话,自然印象不深。
要说这信,自然是之前何太清寄过来的。那时他隐晦的和傻柱交代过,但也不知道那孩子是真怨他爹跑路了还是什么,和他爹通了封信后,这收信人还是易中海没变,他只得取回去转一道手给傻柱。
不过这往常都是一号到的信,这次时间不一样,卡端午节这时,给傻柱写端午安康?何大清的脾气不可能,只怕是真有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