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549 临阵磨枪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大宋有毒!

用沈括的话讲,辽国和西夏完全不同,各方面都不同。

先就是它的建国时间比宋还早,五代十国初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称帝建国,当时的国都正是开封,国号契丹,燕云十六州也是在这段时间被石敬瑭拱手送给契丹的。

其次辽国的体量非常大,东起大海、西到群山、北至冰湖、南踞白沟。

大海洪涛觉得可能是库页岛以东的北太平洋,群山就没法猜了,反正已经过了西域回鹘,他们的北面正是辽国。冰湖很有可能是贝加尔湖,白沟则是白沟河,后世叫做拒马河,是北宋和辽国的边界。

大不大?真不小,包括了后世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中西伯利亚地区、外蒙古、内蒙古、东北三省和河北省与山西省。

可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却只有不到八百万人,人口密度分布很不平均。东部和南部最集中,其它地方有时候上百里之内都没啥人。

再次是辽国的政治制度也比较特殊,既有和北宋差不多的行政区域划分,也有完全不同于中原的独特规制。

按照惯例,辽国被称为封建王朝,但这只是后世学者的笼统划分。实际上辽国封建制、奴隶制并存,还不是西夏那种把战俘当奴隶的做法,而是完完全全的奴隶制。

差不多的地方就不细聊了,把宋朝的路换成道,基本就是辽国的行政区域划分。都和陪都的设置也差不多,总共五个。

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正式都为上京临潢府,其它四个都是陪都。

在这五个地名里,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洪涛想不出是后世的哪儿,但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后世地名差不多。南京析津府后世没有,可这个名字洪涛最熟悉,它就是后世的北京地区。

但是……这个词一出现,前面的基本就可以略过了。别看辽国有五个都城,但权利中枢并不在这五个地方中的任何一处。那么它在哪儿呢?答案是没准儿,得看天气!

这个答案可能谁都不会同意,但它是事实。契丹人是标准的游牧民族,也没打算改变属性,即便成立了国家依旧遵守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游牧民族最大的生活习惯就是逐水草而居,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常住,更不可能住在城市里,因为里面没水草。

于是契丹人就弄了一套叫做四时捺钵的制度,捺钵在契丹语里是帐篷的意思,也可以引申成行营。

啥意思呢?就是说辽国皇帝没有固定的皇宫,他在不同的季节里住在不同的帐篷里,说叫行宫或者行营也成。

春天的时候找能放鹰抓天鹅、野鸭的地方,夏天则找个凉快所在,秋天要能猎鹿、猎熊,冬天自然是哪儿暖和去哪儿了。

反正一年四季得不冷不热,还得方便打猎。估计中国野生动物绝种就是辽国皇族折腾的,有多少动物够你们一年四季杀的啊。

除了四时捺钵之外,辽国还有个制度最为特别,叫做两面官制。站在辽国的立场上解释为,“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从这个中心思想上看,两面官制主要针对的还是汉人。契丹人在总结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羁縻官制之后,现汉人数量太大,不能像统治其它少数民族一般对待,不得已才弄出这么一套挺有意思的制度。

天龙八部,这本武侠小说里萧峰官至南院大王,这个南院大王就是两面官制下的产物。听着挺厉害的,都大王了,其实在契丹两面官制下不过就是地方部族官职,不在中枢之列。

名字叫南院大王,却归属于北面官系,主领的是契丹人事物,和汉人基本没啥关系,所以金大爷有用错官职的嫌疑。

到底啥叫两面官制呢?通俗、简单的讲,就是把中央政府一刀切成两瓣,分为北面官系统和南面官系统。北面官系统管理契丹各族政事,南面官系统专门管理汉人政事。

契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其下的最高军政机构为枢密院,但分成了南北两院。最开始北院枢密使都是由契丹贵族担任,南院枢密使则是汉人。

但从辽圣宗耶律隆绪起用韩德让兼管南北枢密院之后,南北枢密使就没有严格的契丹和汉人之分了,可以混任。

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它是个纯粹的军事领导机构,不处理民政。南枢密院则仿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这是辽国的中央政府,到了地方层面就更乱了,大致上分成了三个系统。一是部族制,主要在契丹族和北方诸族地区实行。

设契丹北南院大王府、乙室王府和奚王府。四大王府并列,各领一大部族,即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和奚六部。萧峰的南院大王就是这种性质,契丹大部族里的一部分领导权,仅此而已。

二是特殊行政区,就一个,原本属于渤海国的地区被辽太祖征服后建立了东丹国,后来改为中台省,再后来又改回东丹国。这片地区在辽国内部很特殊,以后再解释。

三是仿唐制设州、县,州有刺史州、节度使州之分。东京、南京、西京设留守为最高军政长官,由契丹贵族担任。

汉人、渤海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行政体制基本相同,为州县制,属南面官系统。契丹、奚人等聚居区的行政体制为部族制,属北面官系统。

辽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区划分大致就是这样了,北面官系统实行的是部落联合的封建半奴隶制,南面官系统则是封建制。都说洪涛懒,其实契丹人更懒,他们连融合都懒的融合,干脆就来个二加一。

这么干倒是省事了,可也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之后被金国横扫,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分而治之的羁縻制度。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贵族对汉文化的认可,在之后的近二百年时间里,契丹贵族一直都在推动汉化、文明化。

可结果并不太好,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越文明的民族越没有战斗力,然后就被相对野蛮的金人给灭了。

这也不是中国的专利,很多文明古国都是被野蛮摧毁的,但文明是大趋势,用不了多久还会扑面而来。

“北朝汉人很多吗?”沈括的语言能力很不错,听上去很繁复的政体从他嘴里讲出来大概意思能听懂,却不会纠结过细。这就是洪涛喜欢和他聊天的原因之一,他能理解别人到底想听什么。

“北朝主要有契丹人、奚族人、渤海人、鞑靼人和汉人,汉人可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当年出使辽国时,接待为兄的大多是汉人官员。”

说起这个问题沈括也挺无奈的,和北朝打了这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是汉人将军和汉人将军互殴,他们为啥都不心向天朝呢?

“恩,也就是说这次的辽国使节里很可能也有汉人对吧?”洪涛明白沈括的潜台词,但没接这个茬儿。当着两位朝廷重臣诋毁朝廷政策和皇帝本人太冒险了,几句话也说服不了他们,干脆就别聊这个话题了。

“不是可能,必有!北朝汉人有四大家族,韩刘马赵,凡出使我朝必充当使节。韩家尤为最,那韩德让与萧燕燕似臣非臣,说是圣宗皇帝之太上皇也未不可。古有认贼作父,韩家是认贼作子!”

洪涛越是不想聊北朝汉人的问题就越躲不开,沈括不说换成了王韶,这老头更激动,说着说着都开始骂人了。

“不知萧燕燕为何人?”一看躲不开这个话题,洪涛干脆换了一招,抛开民族咱聊性别。三个大老爷们吃饭喝酒,聊起异性很容易跑偏,一跑偏自己不就躲过去了嘛。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耶律贤驾崩时萧绰才年方三十,韩德让以摄政辅之,爵至楚国公,获赐铁卷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权势无二。有传言萧绰为后之前曾许配给了韩德让,未曾婚配就被选入皇宫,旧情难平也是人之常情。”沈括好像对这种花边新闻没啥兴趣,简单了介绍了几句就不再细谈。

“萧太后!”但洪涛真绷不住了,这位太后的名号在后世听说过,也是个狠角色。但自己没了解过她的生平,刚才听王韶的意思,这位太后在私生活上也很有料嘛。

“她已薨多年,此等话还是不说为妙。”王韶看到驸马一脸期盼、两眼放光的表情,也觉得刚才说的话有点对死者不敬,拒绝再透露任何消息。

“老大人所言极是……沈兄,辽国武备如何?”

面对两位个人操守都还不错的同僚洪涛也不能太不要脸,借着举杯喝酒把表情换了换,接着聊正事儿。不过他已经在心里记住了韩德让和萧燕燕的名字,你们俩不讲我找别人问去,比如富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