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盛世集团,灵魂人物并不是明面上的赵红军,而是那个在西京的方明华。
听他的意见吧。
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舒斌抓起电话,就听到话筒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
是赵红军的。
“舒总,我是红军。”
“赵董,诗集让明华看了吗?”舒斌顾不得客套,直接开门见山。
“看了,他觉得可以出版,不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以出版就好。
舒斌的心终于放下来,赶紧又问道。
“赵总,什么意见?”
“他说,你们计划印15万本有点少,建议你们第一次直接印50万本,减少盗版对我们营收影响。”
50万本!
我的乖乖啊。
这方明华胆子比我还大!
舒斌一脸震惊,不过很快作出决定:“好,我们就印50万本!”
一个月后,《年轻的潮》正式出版。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昨天下了场雨,西京燥热的天气终于变得凉爽起来。
方明华此时正在雷学城的书店里。
宋棠棠带着盛世影视的几个下属已经赶赴甘省白银的柳树店村,公司包括方明华夫妇以希望工程的名义向村小学捐赠了包括桌椅、课本、图书、教学器材以及现金共计10万余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及资助部分贫困学生。
她说她还没去过白银,也想看看方明华曾经插队的地方。两個小孩也去了幼儿园所以方明华的日子很是悠闲,有时候就来雷学城的书店坐坐。
聊聊天,听听雷学城书店里放的歌曲。
歌曲欢快,歌词朗朗上口。
这也是郑智化的歌曲里为数不多如此富有青春气息的歌曲。
坐在书店里椅子上,喝着茶,看着秋日阳光下街道上人来人往,听着这首歌别有一番风味。
雷学城就坐在他对面。
或许马上就要当爸爸了,雷学城看上去也比以前成熟稳重许多。
媳妇吴梅梅正挺着大肚子坐在柜台里当老板娘。
“她不去上班了?”方明华看着吴梅梅问雷学城。
“不去了,现在纺织厂效益已经不如以前,工作又累又苦,我已经给她办了停薪留职.这个书店能养活得起他们娘们俩。”雷学城笑道。
为此,雷学城一人忙不过来,还专门雇佣了两个姑娘当店员。
两人坐在桌子边闲聊,桌子上还摆放着三本书——《天行者》《文明的碎片》以及刚刚出版不久的《年轻的潮》。
方明华挺喜欢来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听听雷学城对新出版的书的看法,做当是一次销售商以及读者调研。
“明华,你的这两本书都卖的不错,保持了原来的写作水平,从文学的角度都值得一读,特别是这本《文明的碎片》使我开了眼界,散文竟然这么写。”
雷学城说话干脆利落。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这本《年轻的潮》,竟然卖的也不错,这不,前两天试着进了三十本,竟然卖光了!不得不再进。”
说到这里,雷学城叹口气:“明华,你说这叫诗吗?”
“为什么不叫诗?”方明华反问。
“如果这也叫做诗,我他妈的当初也这样写,那要不也成诗人了?!”雷学城说道。
当年的雷学城可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特别喜欢诗歌,为了目睹自己的偶像北岛,竟然逃票去了一趟燕京。也就是这一次,在火车上和方明华偶遇,彼此认识。
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听了雷学城说这话,方明华喝了口茶,微微一笑:“放到当年,这玩意绝对上不了台面,你如果写出来还想发表,会被人笑死,但现在就可以!”
“那你说是读者堕落了,还是诗人堕落了?”雷学城又问道。
“你问的这个问题好复杂,真不太好回答。”
“我知道!”正坐在旁边吧台里听两人闲聊的吴梅梅突然开口道。
“梅梅,你知道什么?”雷学城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媳妇。
“既不是读者,也不是诗人堕落了,而是时代变了!现在不是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现在大家都开始忙着赚钱,哪有闲心看那些晦涩难懂的朦胧诗?汪国真的写的诗,简单、直白,还能给人小小的慰藉和感动,当然流行啦。”
媳妇的一番话让雷学城目瞪口呆,过了下才长叹一口气。
“说的有道理啊。”
他笑着又对方明华说道:“不瞒伱说,这本诗集我当初是不打算进的,还是梅梅极力要求,我才进了一些,没想到卖的挺好。”
“梅梅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严肃文学已经不如前几年吃香,尤其是诗歌。”方明华也不否认。
“不过优秀的诗歌还是有人看的,譬如海子的诗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的人也很多。”
去年,海子卧轨自杀,被方明华救下之后,西川他们征得海子的父母同意送进了燕京的精神病院治疗,同时骆一禾、西川整理海子写的诗,第一部短诗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收集了海子写历年写的短诗大约70多首。
包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九月》《四姐妹》《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等,由盛世图书和海南出版社联合出版。
骆一禾还对一些诗歌进行注解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深受读者欢迎,方明华还专门自己买了一本阅读。
雷学城听方明华说这话,点点头:“海子确实是一位天才诗人,现在阅读越觉得他的伟大,可惜的是”
雷学城打住,两人没再提这个话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