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脑子领取处。)
。
上城天文馆,天文峰会直播室。
“……那么请问甘崇之先生,作为小行星的发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年’这个字来为它命名呢?”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过许多次了。”
再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年逾七十的甘崇之有些无奈和疲惫:“首先当然是因为它到达最大近地点的时间,根据计算,恰好是在新旧之年的交界,也正是我们的农历大年三十24点。”
“还有呢?”
“第二点,小行星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而言,就好像进入了新的纪年。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其它的古老行星,我们从行星上攫取的矿物成分,将帮助人类更加深刻的认识宇宙,甚至发现宇宙的成因、地球的由来。”
“听说各国派出的探测器都已经返回了地球,请问研究成果如何?”
“这个……”
甘崇之面露愧色:“很遗憾,所有的探测器都发生了故障没能返回。我们都低估了小行星表面的风暴活动程度,它比韦伯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情况还要严重很多,我们的计算出现了错误。”
“请问错误原因找到了吗?”
“还在找。”
天文峰会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各国代表自由交流学术成果。
第二个阶段就是直播采访,以及回答观众提问。
第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现在是第二阶段。
演播室的镜头很巧妙,摄像机正对着主持人以及小行星的发现者天文院士甘崇之。
而“年”就悬浮在两人之间的上方夜幕,也被框在了镜头里。
那梦幻瑰丽的长尾让人移不开视线。
甘崇之有些拘谨,作为一个习惯了清静的科研人员,他并不喜欢人多的环境,更不喜欢出现在太多人的视野里,被人评头论足。
尤其是主持人的问题太没营养,他已经有些想要开溜了。
主持人也意识到甘崇之的坐立不安,连忙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进入观众提问环节,那边有一位小妹妹已经举手很久了,就有请这位观众来第一个进行提问吧。”
“甘崇之先生,我们一直有一件事无法理解:
之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就已经可以观测到129-134亿光年外的星系,其观测距离远远超过了太阳系。可是我们今年才发现了‘年’这颗行星,发现的时候它已经抵达了太阳系内……请问,它是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躲过了我们的观测吗?”
“答案很简单。”
听到又是这么低级的问题,甘崇之勉强笑了笑。
“你所提供的距离是哈勃观测恒星的数据,因为恒星可以提供大量的可见光与紫外线,那是哈勃所能收集的波长。。
可是,行星又不会发光,观测行星就只能使用凌日法——即通过恒星亮度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小行星从它面前飞了过去,但这种办法缺陷很多。
而最新的韦伯望远镜则可以收集更多波段的光,观测能力远胜于哈勃。在韦伯空间望远镜升空以后人类才拥有了直接观测遥远行星的能力,‘年’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感谢您的解惑。”
得到答案,那名观众满意的坐下了。
然后主持人又选择了第二名观众、第三名、第四名……
那些问题一个比一个业余,让甘崇之渐渐打起哈欠,忍不住开始犯困。
突然,一个声音从观众席传来。
“甘崇之先生,假如小行星超过了洛希极限,在最大近地点时被撕碎化作地球的星环,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什么沙壁问题?甘崇之无语的抬起头,这问题比前面几个还不专业。
主持人连忙喝止:“这位先生,请按照次序提问,这一轮提问还没开始。”
苏云安胳膊都举麻了,这主持人就是不点自己,硬是装作看不见。
苏云安严重怀疑老高害怕自己捣乱,提前跟这位主持人打了什么招呼。
但他不能等了,在等直播就结束了。
“甘崇之先生,您有没有计算过小行星的洛希极限?”苏云安无视主持人,继续提问。
甘崇之嘴角上扬:“当然,我们计算过。首先,它不可能超越自身的洛希极限。因为哪怕是最大近地点,它也距离地球有150万公里。地球的引力根本不足以捕获它,更别说撕碎它了。”
“那么问题来了,您如何判断的它的密度?又是如何判断的它的质量?”
“很简单,通过它飞行轨道被木星的干扰程度计算质量,再通过大小计算密度。”
“那么干扰幅度是多少?”
“近乎于0,这意味着它的质量很大,所以在靠近木星时也没有被木星干扰。以此就可以推算出它的最小质量。然后再根据最小质量算出它的最小密度,得到最小密度以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它被地球撕碎的最小洛希极限值。”
“所以,全都是估算对么?”
“没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我的计算方法是一定正确的,我们可以绝对确定地球很安全。”
甘崇之的回答十分笃定而自信,那源自于他多年积累的学识。
他可以为这个答案负百分百的责任,出了事全都由他一力承担。
“那么问题来了,”苏云安笑了,“假如这颗星球的质量为零呢?”
“噗——”
“哈哈哈哈——”
“哗——”
整个直播厅内都发出了震天响的笑声,哪怕是努力控制仪表的主持人都没绷住。
除了两个人。
一个人是苏云安。
一个是甘崇之。
“这位先生,噗……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主持人努力正色,可声音还是因为憋不住笑而颤抖,“我们都知道,那么大一颗星球的质量不可能是零,您说的话很反常识。”
毕竟是直播,所以她的语言还是很克制的,没有当场把苏云安骂作精神病。
“假设质量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其受到的引力为零,也就不会被其他星球干扰轨道。其质量为零,却拥有体积,那么它的密度就是无限小,密度无限小,洛希极限无限小——意味着它随时会被撕碎。”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而且漏洞百出!
主持人当即反驳:“那么按你所说的,这样的一个物体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它的洛希极限无限小,它早就应该已经被任何物质撕碎了。”
“它没有被撕碎,因为它质量为零,没有收到任何外源引力影响,而被引力撕碎的前提条件是能受到引力。”
这听起来像个悖论。
不仅反常识、反经典力学、甚至反智。
“先生,您提出的问题似乎已经不属于天文学范畴了,”主持人委婉的发出警告,“我们这里是天文会场,请不要问无关的问题,扰乱秩序……”
主持人话音刚落,甘崇之却猛然抬起了头。
就在所有人都在狂笑的时候,甘崇之却感觉昏昏欲睡的大脑好像瞬间充满了能量,立刻被这个疯狂的可能性吸引了。
他喜欢那些奇怪到疯狂的问题,哪怕那些问题看起来很愚蠢,但是许多新发现便源自于打破常识的愚蠢思考。
人们也曾经很难接受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
当然,喜欢归喜欢,但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甘崇之必须反驳苏云安话里的矛盾。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的回应道:“就算没有受到引力影响,它在飞行途中就不会被陨石撞到吗?密度为零,应该碰一下就散开了。并且质量为零,其所有量子以无穷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散射。这样的东西本就不应该存在!”
“院士,您不能用经典力学思维来看待一群量子体,尤其是一群质量无穷小的量子,它们小到不存在,所以不会与任何存在的物质碰撞。”
“你自己也说了,它们根本不存在。不存在我们就应该把它排除在考量范围内。”
甘崇之似乎一句话结束了这场辩论。
然而苏云安却只是微微一笑:
“那些探测器,并不是坠毁了对吧?”
甘崇之双眼蓦然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