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17章 李香君(下)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在历史的洪流中,时间悄然流转至崇祯十七年的三月。那时的北京,沉浸在一片肃杀之气中。李自成犹如破竹之势,攻占了这座古老的都城。崇祯皇帝,这位明朝的末代君王,在绝望中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自杀,为他的王朝画上了悲壮的句点。

短短四个月后,南京城内的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位大臣,凭借他们的智谋与决断,拥立福王朱由崧为新君,建立了弘光王朝。此间,马士英以其独到的政治眼光和机敏的反应,成功迎接皇帝回宫,因此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掌管朝廷大权。而史可法则受命前往前线,挥师指点江山,成为了军队的最高统帅。

与此同时,幕后的英雄也在默默付出。侯方域,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响亮,但他一直在史可法的军队中担任幕后参谋,出谋划策,助力军队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杨龙友因马士英的提拔,得以崭露头角,被任命为礼部主事。而曾因罪潜逃的阮大铖也在这时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光禄卿一职。他的归来,无疑为这个小朝廷增添了几分复杂和戏剧性。

此外,田仰,这位马士英的亲戚同乡,也在这场风波中受益。他被任命为漕运督抚,这个职位虽不起眼,却是南京小朝廷中具有实权的重要职位。

此时的南京城,各个势力交织在一起,有人渴望权力,有人追求名誉,有人只为生存。而所有的这些人事变动和复杂的权力斗争,都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历史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在弘光皇帝的统治下,朝政几乎荒废,除了享乐和玩乐,他几乎不处理国事。他的生活哲学是:“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

弘光皇帝的生活哲学像一种瘟疫,感染了南京城中的每一个人。在这座曾经充满活力的城市,权力争斗愈发激烈,权臣与皇帝之间的利益纷争引发了结党营私的歪风。伴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朝廷官员们忙着吹捧与阿谀,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

在这种背景下,田仰被任命为漕运督抚,这个职位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他的成功并非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而是得益于老乡、内阁大学士马士英的提拔。为了感激马士英的提携之恩,田仰决定在家里设宴。

宴会当晚,华灯初上,田仰的府邸热闹非凡。杨龙友和阮大铖作为嘉宾出席,三人围坐一桌,杯盏交错。席间,田仰向马士英敬酒,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杨龙友和阮大铖则以诗词歌赋赞美马士英的才华与功绩。

然而,在这欢声笑语背后,南京城的百姓正生活在苦难之中。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官员的腐败,百姓们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但在这场宴会上,没有人提及这些痛苦与不公,只有无尽的阿谀与奉承之声。

在那个繁华的宴席上,田仰眼神坚定,他宣布了他的决定。他渴望在秦淮河畔那些艳名远扬的妓女中,寻找一位才艺出众的佳人,用三百两银子作为聘礼,纳她为妾。他的声音在宴席上回荡,引起了一阵涟漪。

马士英,那位宴会的主持人,首先打破了沉默。他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容,表示对这个提议的支持。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仿佛在等待着这场闹剧的进一步发展。

而阮大铖与侯方域有过节的故友,也纷纷表示愿意协助田仰完成这个任务。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阴险的笑意,显然是在寻找机会向侯方域报复。

阮大铖更是直接向田仰推荐了李香君。他知道,这个提议一定会让侯方域心痛不已。他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侯方域愤怒的面容,那让他感到一阵快意。

酒宴结束后,扬龙友找到了老乐师丁继之和卞玉京。他请求他们去劝说李香君。丁继之和卞玉京虽然知道这个任务有些为难,但他们还是答应了。

当他们来到李香君的住处时,李香君正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秦淮河发呆。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寂寞和无奈。丁继之和卞玉京心中不禁有些心疼。

他们坐下来,开始劝说李香君。丁继之温和地说:“香君,你还年轻,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未来。”卞玉京也点头附和:“是啊,你一直守着空楼,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李香君轻轻叹了口气,她向他们倾诉了自己的苦衷:“我虽然嫁给了侯方域,但他一直忙于事务,很少有时间陪我。但我也不能白半途而废啊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助和迷茫。

听完她的倾诉,丁继之和卞玉京默然无语。他们能够理解李香君的苦衷,但这件事毕竟涉及到侯方域和阮大铖之间的恩怨,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当丁、卞二人告诉李香君,有一位大官田仰想要出三百两银子娶她做妾时,李香君微笑着回应。她抬起手,轻轻抚摸着那把侯方域赠予的白绢扇,缓缓道:“这扇子,是侯郎与我定情的信物。扇上诗句,情深意重,它如同一根红线,将我与侯郎紧紧相连,永不分离。它价值万两黄金,岂是区区三百两银子所能衡量?”

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语气里满是执着:“这三百两银子,又怎能撼动我对侯郎的忠诚之心?我虽身处秦淮河畔的烟花之地,但我的心,只属于侯郎。”

秦淮河畔的女子众多,许多美丽的女子都希望能够嫁给达官贵人,过上安稳富贵的日子。但李香君微微摇头:“我并非福分深厚之人,这样的富贵荣华,我无法享受。二位还是去别处寻找更适合的人吧。”她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但眼中却满是坚定与执着。

丁继之与卞玉京曾试图说服李香君,但未能如愿。随后,杨龙友又找来郑妥娘和寇白门,他们四人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联盟。这联盟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迫使李香君改变初衷。

郑妥娘与寇白门以威胁的口吻对李香君说:“小娘子,这可是你人生的大事。若这次你不从,官家的人会来,把你带走,让你在官家的戏班子你过一辈子,那里都是女人,嫁不了人,你后半生可怎么过?”他们的话让整个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

然而,李香君却像一块无法撼动的巨石,她坚定地说:“我生是侯家人,死是侯家鬼。我愿意为侯郎守寡,终身不嫁。”

郑妥娘和寇白门被她的决心所震撼,进一步威胁道:“三百两银子买你都不愿?哼,明天官家的人就来了,他们会用刑,逼你嫁人,你嫁还是不嫁?”

这时,李香君的眼神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她毫无畏惧地说:“我宁愿死,也绝不改嫁!”

杨龙友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知道一时半会儿无法说服李香君,只好暂时放下这个事情。但他心里明白,这场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田仰在事情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已经迫不及待地上任去了。这让李香君得以暂时享受一段宁静的生活。然而,一天,马土英在万玉园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一群宾客共同饮酒赏梅。酒足饭饱之后,一场热烈的讨论开始了,寻找最合适的歌姬来演唱助兴。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杨龙友再次提及了李香君的名字。马土英立刻决定派人去请她前来献唱。这时,阮大铖突然插话,向杨龙友问道:“杨兄,李香君不就是田大人想用三百两银子买去做妾的那个人吗?”杨龙友点了点头:“正是她。”

马土英听后有些不解,询问:“那个传说中的傻丫头,为什么没被田大人娶走呢?”杨龙友叹了口气:“香君她,为了侯方域守节,坚决不从。我曾派人去劝说过两次,她都断然不下楼,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马土英气冲冲地嚷道:“这奴才胆大包天,难道她不知道相府衙役的威严吗?这娼妓竟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他的语气充满了愤怒和讥讽。阮大铖也在一旁煽风点火:“这全都是侯方域那小子给惯的,他以前也这么羞辱过我。”

马士英听后,怒火更旺:“这还了得,这还了得!花三百两银子竟然买不来一个妓女,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他摇头叹息,神情充满愤慨。阮大铖脸上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提议道:“田漕台是相爷的乡亲,既然她被羞辱了,我们应该想办法惩治一下她。”

马士英狠狠地点了点头:“好!等她来了再说。”然而,去请李香君的人回来报告:“李香君以生病为由,坚决不下楼!”马士英冷笑一声:“既然如此,也不必再去请她,直接派几个人抬一顶小轿把她强行抬来。不管她同不同意,直接送到田漕抚的船上让他们结婚,事情就解决了。”

随后他回头对杨龙友说:“妹丈,你与李家熟识,这次强行迎娶李香君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杨龙友听后,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马士英的命令,无法抗拒。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杨龙友,那位相府的尊贵管家,带领着一队精神抖擞的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再次来到李家,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他们抬着装饰华丽的花轿,手中捧着那沉甸甸的三百两银子,一步一步地迈向李家的大门。

随着敲门声响起,李贞丽快步出门迎接。她知道,这个时刻的到来,早已是命运的安排。杨龙友进屋后,神情凝重地向李贞丽解释了马士英的意图。他的声音带着担忧,“马大人因李香君小姐拒绝田仰的提亲而震怒,派出了恶仆来强行迎娶。我担心小姐的安危,特此来保护。”

杨龙友转向一旁的李香君,眼里满是无奈与劝诫,“小姐,你嫁给漕抚也并非委屈,你要明白,小女子的力量是无法与豪门贵族抗衡的。”

李贞丽也附和道:“扬老爷说得在理,现在这情势,我们无法反抗了,你不如早点收拾一下下楼吧。”

然而,李香君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她看着杨龙友和李贞丽,语气决然:“你们这是什么话!当初杨老爷做媒,妈妈主婚,把我嫁给侯公子,当时满堂宾客,谁没看见?现在定情之物还在我这。”她拿起桌上的白绢扇,那扇面上还有侯公子的题诗,“这首定情诗,杨老爷是看过的,难道你们都忘了吗?”

李贞丽的话像冰冷的雨滴打在李香君的心里,“侯公子避祸离去,未知归期。你要为他守候三年?”李香君眼神坚定,像是秋日的松树,不为风动,“别说三年,三百年,三千年,我都会等他,永不变心。”

喧哗从窗外挤进屋内,人们催促着,“夜已深,快上轿,还有船等着呢!”李贞丽的眼神焦急,瞥向杨龙友,“事情紧迫,我们无暇多虑。快帮她梳洗打扮!”李香君挥舞着扇子,试图挡住那脂粉的侵袭,但她只是一个弱女子,抵抗不过众人的坚持。

当她被抱起准备下楼时,她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滑落,“我宁愿死,也决不下此楼。” 她的声音回荡在静谧的夜晚,如晨曦的曙光刺破了黑暗。然后,她猛地向石柱撞去,瞬间陷入昏迷。

李贞丽和杨龙友惊慌失措,杨龙友看着地上的扇子,鲜血溅在上面,像极了一幅凄美的画,“看,她的头都撞破了,连这诗扇都溅满了鲜血。”杨龙友捡起诗扇,在扇子上勾画出一朵桃花,桃花扇由此得名。与李贞丽一起扶李香君到后房休息。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贞丽的惊慌失措,无疑为杨龙友的心头笼罩了一层阴霾。他深知,此刻的李贞丽犹如一只被困的羔羊,期盼他的救援。于是,杨龙友微微倾身,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对着李贞丽缓缓开口:“我们此刻如临深渊,你认为是怎样才可脱险?”李贞丽近乎绝望地望着他:“还请杨老爷救我一马,为我指一条明路。”

杨龙友的眉头紧皱,手指轻敲着座椅扶手,脑中快速回旋着各种可能性。终于,一道灵光闪过,他嘴角微翘:“唯有让你代替李香君嫁入田府,方能解此燃眉之急。”李贞丽闻言,眼中满是忧虑:“但若他们发现真相,我岂不成了替罪之羊?”杨龙友微笑着,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狡黠:“只要我不开口,他们又怎会知晓?更何况,你天生丽质,定能瞒天过海。”

李贞丽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知道此刻已无更好的选择。于是,她转身走向妆台,轻轻梳理着秀发,精心打扮起来。而杨龙友则转过身去,对着李香君缓缓开口:“你日后有何打算?若侯方域一去不复返,你该如何是好?”李香君默然不语,眼中泪光闪烁。

此时,苏昆山挺身而出:“我几天后要回家一趟,我的家乡在河南,途中会经过江北前线,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杨龙友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如此甚好,那就有劳苏兄了。”

就这样,李贞丽以李香君的身份踏入了田府。而苏昆山则肩负起了寻找侯方域的重任。杨龙友微微点头,同意了她的请求:“李香君,那就请你写一封信,让你师父带到吧。”

李香君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我内心有千言万语,却难以用笔墨表达。我想请师父苏昆山带走的,不是一封信,而是这把诗扇。这扇子是侯方域赠予我的定情之物,扇面上的诗句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扇面上的斑斑血迹,代表了我对他的坚贞不屈;而这幅杨老爷亲笔画的梅花,则象征了我未来的志向。这扇子承载了我所有的苦楚、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只要师父能将这扇子交给他,就如同我亲自站在他的面前。”

于是,苏昆山带着这把承载着李香君无尽思念与意志的诗扇,踏上了寻找侯方域的旅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穿越了重重艰险,跋山涉水,只为将这份深深的思念与坚定的意志传达给侯方域。他的脚步虽然疲惫,但他的心却充满了力量,因为他知道,他背负的不仅仅是一把扇子,更是李香君深深的爱与信念。

在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李香君的预感犹如明灯,指引着她穿越烽火连天的岁月,回到南京的深闺之中。在那个禅音缭绕的尼姑庵,她披上了白色的僧衣,将自己的青春和美丽深藏其中。果不其然,苏昆山的坚毅和智慧帮助找到了侯方域。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重逢,就像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侯方域带着李香君回到了他的故乡——商丘。为了保护这位他深爱的女子,侯方域并没有向家人透露李香君曾是名妓的身份。居住在侯家宅院的翡翠楼,他们不敢透露李香君的真实身份,李香君恢复了本姓,对外宣称是妾室吴氏。吴氏在家和侯方域原配常氏和婆婆相处都很好,那几年是李香君一生最安定和幸福的时光。即使如李香君这样刚烈的女子,也渴望安稳平静的生活。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仿佛战火与纷争都未曾打扰过他们的生活。

然而,命运总是那么的捉弄人。那一年,侯方域因公出差,李香君的身份被揭露,她怀着身孕,被无情的公婆赶出了家门。她孤身一人,怀着孩子,承受着世人的冷眼和讥讽。尽管侯方域回家后立刻将她接回了家,但侯家的人再次将她赶出家门。李香君的儿子始终得不到侯家的承认,她长年累月郁郁寡欢。

最终,李香君因肺痨30岁而香消玉殒。李香君的生命犹如一朵短暂而绚烂的烟花,留下无尽的惋惜。侯方域,那位深情地悼念她的男子,常在墓前独自悼念,那份哀思几乎凝结成了墓前的石碑。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一年后,1654年,37岁的侯方域也因哀痛过度而离世。

他们的爱情犹如一段凄美的传说,然而却因李香君的身份低贱而未能合葬。李香君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犹如璀璨的繁星,将个人的气节闪耀在历史的夜空。她拒绝屈服于权贵的威压,坚持着自己的信仰,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犹如山岳般坚定。

临终之时,她仍不忘告诫丈夫,不可事异族。这是一份怎样的坚持和执着?一个女子有这样的气魄,400年来,她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虽然版本各异,但她的爱国的气节却始终如一,让人钦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