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超级兵王 > 第七百六十七章:思想误区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抗日之超级兵王!

第七百六十七章:思想误区(求订阅、求月票)

由于受到武汉沦陷的影响,就算是部队收复了承德,但是周卫国心里却依旧感觉不到任何的高兴,于是便将收尾的事情交给了前线的部队处理,他自己却将自己关在指挥部里仔细思考一些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很快周卫国就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武汉确实是如同历史上那样沦陷了,但并不等于说他们这两年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由于他的出现,中国军队提前两年收服省会城市,由于他的出现,中国军队有了全歼日军联队、旅团甚至于师团一级的作战单位的记录,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中国打赢了第一次武汉会战,让这座城市晚陷落了一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在武汉战场的惊艳表现,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而在这个作战过程中,国军和八路军等抗日部队也看到了军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更是从周卫国所部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就拿第二次武汉会战来说,武汉战场上的部队已依然被那些三流的将领和不入流的统帅指挥着,但是却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日本动用了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直接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达到了9个师团46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人员二十四次,会战结束的时候日军投入的总兵力约50万人左右。

在这4个月的战斗中,日军虽然勉强攻占了武汉,但是却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最精锐的那批部队尽管损失惨重,但是元气尚存。

这样一来非但没有使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同时也大大激励了军中的有识之士,报仇雪恨的氛围在每一个中国士兵心中生根芽。

最为重要的是,第二次武汉会战国军采取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战术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日军可用于进攻的兵力大幅度减少,小鬼子正在被中国拖入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一如历史上的武汉会战那样,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在自身损失惨重的同时也给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的士气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

之前周卫国是身在局中,尚没有看清他的作用,但是仔细想想却并非是那样的。

经历了两次武汉会战的打击,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但是两次大会战使的日军有生力量遭到重创,尤其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更是损失惨重。

在占领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方面必然会出现巨大的空缺,短时间内肯定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

这样一来尽管中国表面上确实是丢失了武汉这一中心城市,但是实际上中国却是等于给日军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防御体系上再增加一个重大的包袱。

只要中国军队元气恢复了,想要收复武汉并没有历史上那样艰难。

况且武汉外围现在还有数十万中国军队,这就给日军造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大批的部队被牵制在了武汉周边,眼下中国的抗日形势并没有周卫国之前想象的那样恶劣,甚至于比之他熟悉的历史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一点是,周卫国相信一点,那就是漫天神佛将他丢到这个时代,那就是让他来打鬼子的。不管结果如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战,哪怕是粉身碎骨,哪怕是前途坎坷,他都不会放弃的。

周卫国也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绝不是无用功,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极其缺乏,尤其是像钢材、石油、橡胶等主要物资主要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时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甚至于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

尽管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不达性,导致日本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但是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

这自然不是周卫国在胡诌,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也就是说37年的时候整个日本国内也就这么点钱。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黄金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日本人是想得美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实力,按照日本政府的意思,战争可以打,但是却不能久战。相近卫文磨和他的幕僚们觉得,这一仗其实就是耍耍流氓敲诈点钱就行了。

但是大本营的意思显然不是这样的,他们已经彻底被关东军在东北的“战绩”冲昏了头脑,一个个的都想开疆拓土,完成明治大帝立国内陆的夙愿。

因此这场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着分歧和矛盾,也从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它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他们远比想像中还要坚强,还要有骨气。

即便是一向懦弱的中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也表现的非常坚定,哪怕是国内一个个大中城市被攻占,但就是不求和,表现的铁骨铮铮。

而在敌后战场,一支支神秘而又强大的抗日部队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力,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

而这一切最终迫使日本政府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圈子,日本主动动了这场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日解决”。相比于中国政府,日本人更加迫切的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众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战争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

军事实力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下部基础,是最为重要的依托。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核心。

尽管为了维持这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

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

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单单从这些事情上面就能反映出日本人的情况远比他们表现出的更加糟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