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九百一十六章 婚礼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九百一十六章婚礼宋二牛的接亲车队一路从双山村前往位于县郊的陈家庄园,一路上由数十辆车队组成的豪华接亲车队狠狠的震惊了外人。

这样的接亲场面在以往可从来没有过,也算是让当地人开了眼界。

同时也是让外人对宋二牛的财力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这根本就不是普通有钱能够摆出来的场面,而是得超级有钱才能够摆出来的场面。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百多万楚元身价,这种身价别说在美洲那种海外领地是属于富豪阶层了,就算是在国内那也是属于富豪的阶层了。

毕竟这年头的楚元还是很值钱的,又没有什么通货膨胀,甚至因为经济飞速发展,黄金产量有限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由此导致楚元变的更加坚挺。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大楚帝国国内的普通人薪资收入水平长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并没有和后世那样经济发展了,普通人收入也跟着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因为后世的货币,是属于信用货币,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同样是一万美元,但是二十年前的一万美元和现在的一万美元,那购买力差距可大了去。

但是在大楚帝国的这种金本位货币体系里,货币的购买力是非常坚挺,甚至因为楚国的黄金产量有限,一定程度上楚元的购买力在特殊时期里还会变得更高呢。

如此情况下的楚元,是非常值钱的,而一百多万楚元那是普通人想象都不敢想象的数字。

\b而今天,宋二牛这一场庞大而奢华的婚礼就给了这些普通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而宋二牛也能够看到周边路人的指指点点,虽然不知他们说什么,但是宋二牛多少能够猜得出来……为此他的心情很好。

回家装一波大的,这本来就是他回本土的主要事项……要不然他花那么多钱干啥?

现在看来,这钱花的挺值的。

\b这一路上缓缓前行,甚至为了场面还多进城区绕了一圈……本来陈家庄园并不是在城内,而是在城郊,是不用进城的……但是接亲队伍却是特地跑到县城里转了一圈,然后才前往陈家庄园。

等接亲队伍抵达陈家庄园的时候,陈家上下也都是早已经准备妥当。

昔日显得陈旧的陈家庄园,也是在过去一个月里进行了紧急的修缮,往日舍不得用,舍不得花的钱都是忍痛拿了出来花。

这一场联姻,不仅仅是宋家走向传统上流社会的一场联姻,也是陈家向传统上流社会宣告:我老陈家还没有没落,依旧坚定的很!

所以陈家那边是咬牙凑集了不少资金筹办这一场婚礼,当然了,这些钱实际上也不用他们最后出,因为大部分都会从聘礼里补贴回来……要不然这么大一笔支出,陈家不是拿不出来,而是拿出来就得割肉卖血。

早已经装扮的极为喜庆的陈家庄园内,众多人是翘首以盼,当接亲车队抵达后,立马就有人回到内院禀告给陈家嫡女。

陈家嫡女此时一身传统的凤冠霞帔,看起来端庄而喜庆……

大楚帝国延续了明朝时期的一些礼仪传统,准许民间女子出嫁的时候,穿着特殊的凤冠霞帔,即后宫妃子以及命妇的冠服出嫁,俗称借服……不过民间出嫁用的凤冠霞帔和命妇的凤冠霞帔实际上大有不同,样式以及颜色完全不是一回事,也就是个借个名字而已,所以才称之为借服。

凤冠霞帔在传统封建王朝里本身具有浓厚的政治意义,一般都是后宫妃子以及命妇才能够穿戴的,样式以及用色乃是花纹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大楚帝国里也同样如此,只有正七品以上的官员的正妻以及母亲,还得受到专门的册封后,也就是成为官方正式承认的‘命妇’后才能够穿戴,不同品级的命妇的凤冠霞帔在款式上大致相同,但是配色以及花纹是不一样的,有着明显的区分,是不能乱穿的。

而普通女子想要穿戴这种意义特殊的服饰,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出嫁的当天穿的凤冠霞帔,实际上也只是借个名义,而不可能和真正的凤冠霞帔一模一样……

也没办法一模一样,毕竟凤冠霞帔按照不同品级分好多种呢……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而实际生活里,因为民间风气的逐渐放开,而且大楚帝国官方在服饰方面一般都很宽松,很少干涉普通人穿什么……

只要你不明目张胆的玩弄龙袍凤冠,喊一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类的话,大楚帝国官方一般也不会太搭理……

你就算给自己搞一套凤冠霞帔私底下里穿一穿,只要别弄的和命妇,尤其是后宫妃子才能穿的朱色霞帔完全一样,一些特殊意义的花纹,比如凤凰之类的别瞎用,哪怕是有人举报,官方都懒得搭理你……在这方面,大楚帝国官方在罗志学的影响下其实限制很少的。

除了几种非常特殊的服饰外,主要是政治意义浓郁的冠服外,其实的你爱咋地爱咋地,甚至连一向来象征皇家的黄色服饰,最近几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你爱穿就穿……只要别在上头搞个龙纹,官方都懒得搭理你。

所以大楚帝国最近三十年来的服饰潮流变化是非常大的,官方限制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的服饰穿着变化极大,尤其是女性服饰更是几年一个潮流,一些走在潮流最前端,不在乎老古董风言风语的时尚女性在穿着上,甚至都接近于原时空现代的穿着了,服饰讲究修身、流畅……已经脱离了传统汉服的范畴。

很多这种修身长裙哪怕是放在后世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里,都不会显得落伍……当然了,这种现代风格的服饰实际上还是皇宫里流传出来的,源头就是在罗志学!

不仅仅是这种现代风格的修身长裙,实际上当代大楚帝国里的很多服饰着装,甭管男女的服饰其源头都在罗志学……比如大行其道的职业装,这玩意脱胎于军服,而楚国的军服是罗志学根据后世的军服搞的……然后还有其他东西,比如人们很容易忽略的手套!

你要知道,其实在传统华夏时代里,其实人们很少在日常里穿戴后世现代风格的那种手套的,大冬天里往往都把手缩进袖子里保暖……有的甚至还会在袖子里领着一个小炭炉呢。

而当初罗志学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最先让人用皮毛缝制现代样式的手套用于冬天外出,尤其是指挥作战的时候使用。

这下头的人有样学样,一个个也跟着搞起来了手套,毕竟冬天带着手套指挥作战是真的方便暖和……而且就连颜色都学了去,几乎清一色的黑色!

当初罗志学带手套也没啥特殊意思,一方面是军服不像是传统汉服一样,有宽大且长的袖子可以保暖,但是冬天手指头真的冷……所以才搞了个现代样式的手套保暖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效仿一些近代的军阀头子们,戴着手套,拿着佩剑装逼的模样……那时候,他天天都穿着近代军阀头子的那种军服呢!

然后就被手底下一群将领们学了过去,后续更是成为了军方的制式军服里的重要部件。

放眼古今中外,不分季节,不分区域,不分职务军衔,给将士们人手一件配发手套的,除了楚军也是没谁了……

哪怕是南洋热带地区服役的楚军,大夏天的热的都跟狗一样伸舌头喘气,身上的热带夏季军服都是凉鞋以及大裤衩和短袖上衣……但是一个个还带着手套执行任务!

当然,他们佩戴的一般都是夏季专用,透气吸汗的半截战术手套。

但是有些比较古板的军官们,还会固执的使用黑色皮质手套指挥作战……并谓之传统……神经病一样,也不怕把手给捂出疹子来。

不过好在楚军的军械部也不是不近人情的,陆续研发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战术手套,有夏季用透气吸汗的半截战术手套,还有冬季保暖防寒的手套等等,种类很多的,基本可以覆盖满足楚军的不同部队,不同区域的需求。

所以光说手套,楚军可以很自豪的说,能够秒杀二十一世纪里的一票国家的军队……哪怕是二十一世纪里,绝大部分国家的士兵连战术手套都没有呢。

但是楚军就是人手一件……哪怕是个文职人员,其配发的军服里也会有手套。

当代楚军的将士们,在穿戴军事礼服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手套是必备的,因为手套就是军服的一部分……没了手套是不完整的。

说实话,这很扯淡……但是人类历史上扯淡的事情多了去,不差楚国这么一件。

再到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手套就成为了楚国人必备的服饰用品之一,尤其是大冬天里很多人都会戴手套,尤其是中上阶层里,男性在冬天出门的时候,清一色的黑色皮手套……而且女性也逐渐开始用手套,不过颜色就非常丰富了,啥样的都有!

这里头固然有罗志学带起风潮的缘故,但是更多的还是现代样式的手套的确是个保暖神器……

罗志学给大楚帝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哪怕是无意为之,但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身为帝国皇帝的他,依旧会在诸多方面不知不觉间影响到整个帝国的变化。

服饰的影响以及变化,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例子……罗志学从来没有主动做过什么,但是偏偏却是因为他出现了诸多变化。

————

罗志学对服饰上的诸多影响,再加上帝国官方在服饰政策上,原则上几乎不做什么限制,所以大楚帝国的人们在服饰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爱穿啥就穿啥,自然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服饰都会出现了。

当然,受限于人们的普遍观念,时代审美观的局限,当代的大楚帝国的服饰文化里,主要还是偏向于传统汉服以及部分改良汉服上,再有就是很特殊的军服以及男子的职业装了。

对于女子而言,日常穿着里依旧以汉服为主……不过很多是改良过的,和明朝时期的汉服已经有极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更加修身,简洁流畅,没有以前的繁杂……

同时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会涉及到一些以往民间不能使用的一些服饰要素,比如朱色,黄色这些,还有霞帔

时代在变化,汉服也在变化。

很多中上阶层家庭的女子,在穿戴传统汉服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会佩戴一条披帛……这玩意实际上就是霞帔的早期形态……这实际就是模仿正式命妇的霞帔。

而汉服,尤其是改良过的楚国现代化汉服和披帛的搭配,非常美观的,看起来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感觉。

当然了,这玩意普通底层女子是用不上的,因为这玩意基本采用丝绸,而且还是上好的丝绸制作,贵的很……

这些东西,暂时只局限于中上流社会里的一种穿着潮流,和普罗大众没啥关系,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消费产品的下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后底层女性说不准也会这么穿……

当然,前期是那个时候还是这个潮流……但是楚国的服饰文化潮流变化的太快,过个十几二十年还不知道有没有穿戴披帛的呢。

————

今天对于陈家嫡女而言,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天,甚至可以说是她在进行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嫁给一个认识不过一个多月,甚至了解都是来自于周边人,两人一共也只见了几次面,独自交谈时间加起来都不足一个小时的男人。

尽管陈家嫡女从收集的诸多已知信息来看,她知道宋二牛是一个有本事,成熟稳重的男人,作为风花雪月里话本男主人公是不行的……至少相貌就没有话本里男主人公说的那么好,而且也没有围着她各种献殷勤之类的。

但是话本是话本,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陈家嫡女理智的判断,嫁给这么一个男人,以后的生活会不错,甚至比现在过的更好。

但是这些看似理智的判断,到了现在依旧让她患得患失……毕竟想要真正的了解并判断一个人,太难太难。

更别说她对宋二牛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

如此情况下就嫁给她……这实际上是等于拿下半生做赌注。

而结果会如何,她现在不知道,甚至未来几年内都可能不知道……这是一辈子的事,哪有这么轻易就能得出结果下结论啊。

如此情况下,她自然少不了患得患失……而等她听到侍女说接亲车队已经抵达的时候,再看看母亲和父亲,顿时就忍不住流泪哭泣了起来。

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舍不得父母而哭泣,还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哭泣,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妥协而哭泣!

诸多情绪一时间都涌上心头……以至于连她自己都分辨不出来为什么而哭。

\b陈母以及陈元祥之妻见此,连忙上前安慰,她们都是过来人,多少能体会一些陈家嫡女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一番安慰后,妆容却已经乱了,当即又得让侍女们进行补妆。

此时此刻,宋二牛在外间也是忙了起来,然后在陈父以及陈元祥的陪同下见诸多客人。

陈家嫁女,其排场自然是小不了,陈家虽然没落了,但是百年书香门第的招牌还在,而且底子多少还有点,再加上这一次联姻的乃是百万富翁,是个人都知道他们陈家以后不太可能缺钱了,因此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

前头忙完,吉时也到了,当即宋二牛和接亲队伍里的诸多人齐齐准备好。

宋二牛站在人群里的最前方,而在他的身前,穿着凤冠霞帔,头戴红盖头的陈家嫡女,在左右两个侍女的搀扶下踩着红地毯缓缓而来。

经过一系列简短的仪式后,新娘子上了装扮的极为喜庆的豪华马车,宋二牛则是上了后面的一辆豪华马车。

如今还是婚礼过程当中,严格上来说两者还不是夫妇,自然不是同坐一辆马车。

而婚礼用的是马车,而不是传统的花轿,这也是大楚帝国最近十几年来的变化。

传统婚礼里,一般都是新娘乘坐花轿,新郎骑马或者乘坐轿子,但是随着帝国的交通出行模式里,马车逐步全面取代了轿子后,婚礼中的花轿传统也是有一些改变,部分地区还是用传统的花轿,但是有一些地区则是开始使用四轮马车代替花轿了……而这些变化,在上流社会里更加普遍一些……

毕竟大楚帝国里使用四轮马车取代轿子的潮流,就是从官府开始,然后是上流社会,再逐步往下传递的……毕竟古代乘坐轿子的人,本来就是上流社会为主,普通人和轿子沾边的话,那也是抬轿子的轿夫!

因此早期马车的流行以及轿子的消失,主要是出现在上流社会,和普通人其实关系不大……直到帝国的马匹数量越来越多,交通运输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城市公共马车,长途公共马车,出租马车后,马车这玩意才和普通人联系上。

而这些变化,又逐步影响到了一些传统的礼仪场合,比如婚礼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部分地区以及群体的婚礼中,花轿就变成了四轮马车……不过也没有完全取代,依旧有大量地区以及人群的婚礼,是采用传统花轿的。

当代是婚礼马车和花轿并用,典型的新旧过渡时期。

而当新娘坐上豪华婚礼马车,车队开始返回双山村的时候,整个车队的规模又变的更加庞大了,因为新娘这边还有庞大的送亲队伍!

各种嫁妆有些直接装在马车上,其中一部分特殊的传统嫁妆等到了双山村那边后,还会从马车上拿下来,让特定人员挑着进门……

这返程的队伍变的极其庞大,等又绕到县城里走一圈的时候,队伍太庞大,而且围观的人又多,为了避免意外,县城那边都不得不派出巡警出来维持秩序……

当然,宋二牛也是早早就派人到巡警局那边,送上了诸多小礼物,赞助了一批警用装备。

庞大的婚礼车队一路到了双山村后,因为回来的稍微早了些,但是吉时未到的缘故,为了消耗一些时间还在附近绕了几个圈子。

最后吉时到了,这才正式返回进入了宋家庄园里!

这个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正所谓婚礼,其实就是昏礼,即黄昏之礼……传统婚礼本来就是在黄昏的时候进行拜堂,然后新郎官敬酒,再入洞房……

一番拜堂后,宋二牛以及陈家嫡女正式结为夫妻……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三天前时候宋二牛就已经和陈家嫡女在亲友的陪同下,到了县城里的衙门进行了结婚登记……

所以从法律上来说,三天前他们就已经是夫妻了……现在只不过是走传统婚礼仪式而已。

毕竟婚礼和法律登记结婚是两回事……光办婚礼不登记,人家官方可不承认你们的夫妻关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