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得突然,加上赵仲舆也遇害,赵含章实在没心情大办新帝登基,因此只昭告了天下,然后让人给新帝赶制了一件龙袍,连日子都没选,当即就让新帝登基了。
新帝登基前脚才坐上皇位,屁股还没适应椅子的硬度呢,后脚赵含章就以他的名义一连颁布了三条诏令。
一,先帝和众晋臣被害,举国同悲,自收到消息之日起,全国庶民守孝三日,而士当守孝三月,这三月不得饮宴,嫁娶,出家
二,刘聪为我晋国大仇,人人得而诛之,赵含章广发军令,命全国民与兵共击之;
三,在此国仇之际,凡有作乱地方者,皆以乱臣贼子判处,只待她赵含章腾出时间来,绝不姑息!
最后一点,赵含章只差直接点名琅琊王了。
这是国诏,颁布给全天下人的。
还有私信给琅琊王呢,说是私信,其实也算公文,赵含章写完以后命人传递给王导的。
信中,赵含章毫不避讳的将琅琊王大骂一顿,说他简直比东海王还蠢,还坏。
现在国家上下一心,正是收复失土的关键时候,自永嘉元年,刘渊叛国,自立为敌时,国家一直上下分裂,现在皇帝都死于匈奴之手,此是国仇家恨。
就算是庶民,受国庇护最小,受君所馈最少,尚想着以身报国,报君,而琅琊王你得天之幸,从出生开始就受祖宗余荫,是因为得到君王的庇护才能坐拥一方的百姓和财宝,现在国家和君王遇难,你却只想着一身利益,而致祖宗不瞑,损害国家君王的利益,简直枉为人!
这是骂得很狠毒的话了,别说琅琊王,就是王导拆开信来都脸色通红,羞愧不已,一时心中煎熬。
信是写给琅琊王的,却是直接送给王导,没错,赵含章就这么直接的挑拨离间了。
等王导看完信,自会再传递给琅琊王。
但收到信的王导和琅琊王一开始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直到琅琊王看完信,意识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加上人心渐失,对王导有了怨怼,他这才意识到,这么狠毒的辱骂被王导知道了。
谁会愿意让下属看到自己如此狼狈的时候呢?
心一旦生了芥蒂,就会越想越多。
琅琊王渐渐意识到他的很多事情竟都是王导直接做主,或是影响他照着王导的想法去执行的。
王导是一个聪明且温和的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与他相处,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他处理事情极为漂亮,他们避到建邺后,当地的士族豪绅并不太喜欢他们,虽然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得不接纳他们,可新进来这么多权贵,简直是直接和他们抢资源呀。
是王导一点一点的化解矛盾,让他们从不欢迎到主动加入,为了双方的利益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琅琊王很信任王导,加上他的大军基本交给了王敦,哦,对了,虽然王敦杀了王澄,为了给赵含章和王仪风交代,他气势汹汹的想要处罚王敦,最后还是只降了他的官职,不痛不痒的骂了一顿而已。
王敦还是手握他的大军。
这不是琅琊王不想罚王敦,而是想要重罚他时发现,他罚不了。
他身边大多是王氏族人,在建邺,王氏的话甚至比他的话还要管用,不止如此,赵含章在建邺也有不小的影响力,毕竟她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手上又有一个出身正统的太子。
所以有不少士族支持她。
哦,现在是新帝了,琅琊王可以想象,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支持赵含章的。
琅琊王有些心慌,他突然恐惧起来,若有一天王导兄弟也选择赵含章,他岂不是手无缚鸡之力?
只
是想警告琅琊王最近老实点,别给她找麻烦的赵含章怎么都没想到,她这一封信直接让琅琊王和王导之间走到了末路。
做完所有布置,汲渊来报道:刺史所需粮草已经都准备好,今日已经出发,粮草可供大军半月所需,荆州调拨了一批粮草上来,送到前线最少需要十二天的路程,各地已经又在征集粮草,算上运送的时间,可能需要十八天
所以粮草接的很紧,而打仗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万一粮草被劫,或是被烧,或其他原因损耗,他们都会被动。
但这就要考验领军将领及后勤的统筹本事了。
赵含章感叹一声,百姓日子还是过得艰难,国力贫困啊,这半年来又是打仗,又是旱灾的,这一次征集粮草怕是要把家底都给掏空了。
汲渊:故刺史一定要有所获,方不负百姓所出。
赵含章点头。
汲渊停顿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去看赵含章的脸色,问道:使君现在好受些了吗?
赵含章愣了一下后点头,面色宽和,劳先生费心了,我没事。
汲渊就松了一口气,叹息一声道:自先帝和赵公被俘,朝中上下皆做了准备,其实,先帝早该殉国了。
他要是不被俘,直接战死,或者被俘后自尽,后面兖州和冀州的十几座城池不会这么轻易丢失。
赵含章也点头,文臣武将都可以做俘虏,唯帝君不可。
汲渊就劝慰道:赵公此次名扬海内,不负老郎主,也算得偿所愿了。
汲渊是赵长舆的幕僚,比赵含章更了解他们兄弟俩的关系。
兄弟俩心有芥蒂,赵仲舆怨恨赵长舆,但也崇敬他。
他一直自觉比不上兄长,胸中愤懑,但这一刻,至少他在华夏史上的记载不会比赵长舆差多少。
汲渊说这些,是为了劝赵含章不要钻牛角尖。
赵含章是有些伤心,但还不至于钻牛角尖,她很冷静的道:我带大军去追石勒。
汲渊:说这么多,他就是为了劝她不要冒险啊。
他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赵含章沉声道:先帝被害,士气正处于进一步振奋,退一步低落之时,所以我不能后退,必须得去最危险的地方。
她道:刚刚先生也叮嘱我莫要负了百姓的。
汲渊便不说话了,只能道:我只怕使君粮草不济,所以您最好带上一后勤,以统筹粮草。
赵含章道:就带庭涵吧。
汲渊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