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实力并不雄厚,势力范围也很小。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很多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
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
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便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袁绍攻伐曹操前,曾发布檄文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根据这篇檄文所述,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断龙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
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
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
袁绍的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
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水经注疏》中也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据传,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整整三年。
曹操之时,摸金校尉属于正规的军事编制。但是曹操之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
到了后世,摸金校尉多以个人行动为主。
摸金校尉干活很有特点,每个人都佩戴着用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护身符,这个既是辟邪驱鬼的护身符,又是身份的象征。
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只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
死者最值钱的东西,往往都在身上带着,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还有护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连肛门里都塞着宝石。
摸金校尉动手非常讲究,不能损坏死者遗骸,轻手轻脚的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
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
科学的解释是,这样做其实是测量墓室空气的好坏,如果空气好,蜡烛一直燃烧;如果空气不好,蜡烛就会熄灭,那么摸金校尉就要赶紧退出去,以免中毒昏迷。
还有一种说法是,墓室里有鬼,墓主人死后化为厉鬼,一直留在古墓里,他们舍不得生前的荣华富贵,死后还天天盯着自己的财宝,碰上这样舍命不舍财的主儿,摸金校尉也就赶紧撤退,别硬抢他们的东西了,否则会遭到厉鬼报复。
经过蔡一眼的详细介绍,我终于对摸金校尉这个行当的来历和行事手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也不由得感慨天下之大,竟然藏着那么多的江湖门派和奇人异士。
“叔,你的左眼,也是在下墓的时候伤了吗?”我问。
蔡一眼点点头:“是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能够活下来,已经算是幸运的!”
“被古墓里的暗器伤的?”我又问。
蔡一眼露出一丝苦笑:“机关再毒,也没有人心歹毒,实不相瞒,我这只眼睛,当年是被自己人弄瞎的。事前说好,挖出来的财物一半捐赠希望小学,但等到财物挖出来,有人就变卦了,想要私吞财物,于是趁我不备,对我发起偷袭!我瞎了一只眼睛,那人——丢了命!”
我听得一阵阵心惊,看样子这件事情是蔡一眼心中的一根刺,我连忙带着歉意对他说:“叔,对不起,我不应该多问的!”
蔡一眼摆摆手道:“没事,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我早就不介怀了!”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拯救九儿的方案和目标,我迫不及待地询问爷爷道:“爷,咱们什么时候能够出发?”
爷爷说:“不急,听从老蔡的安排!”
蔡一眼说:“阿淼,此次去献王天宫,难度系数极大,危险系数极高,毫不夸张地说,就连我这半辈子,都没去过这么危险的地方,但这次为了三爷,我是豁出去了!”
顿了一下,蔡一眼又说:“正因为此行风险太大,所以我们需要帮手,仅靠我们三个人,是很难成事的!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召集以前的一些老伙计,让他们参与这次的行动。人多力量大,我们才有机会成功!”
爷爷点点头:“老蔡,你办事,我放心!”
蔡一眼冲爷爷抱了抱拳:“三爷,那暂时就这样,我先回去,你们等我的消息,三日之后,我们在月亮镇碰头!”
“好!这次真是辛苦你了!”爷爷回礼抱拳。
看着蔡一眼离开的背影,爷爷对我说:“阿淼,还记得爷爷经常跟你说的话吗?”
“记得!”我点点头:“行善积德!”
爷爷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行善积德”四个字。
爷爷说:“十多年前我救了老蔡,十多年后,老蔡回来帮助我们,这就是种下的善因,修的了善果!”
我点点头,虽然我年纪尚小,有些道理似懂非懂,但“行善积德”四个字,却永远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