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三看书 > 历史军事 >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 294 皇帝密旨平苗方略 王骥立场出人意料
八三看书 www.83ks.net,最快更新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王骥见状,就要下跪接旨。

白圭连忙摆摆手:“靖远伯不必多礼,陛下吩咐,这是密旨,您自己一个人拿着看就行了。”

王骥闻言,对着北方深深一躬,然后才接过密函,仔细确认过完好无损后,方才拆封取出密旨,一个人坐在帅案前细看。

王骥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眉头却越皱越紧。

读完之后,王骥解读出三层信息,一是皇帝希望今年秋天之前便结束战争;二是皇帝只要求暂时平定苗变,镇压手段不必过于残酷。

这两点倒都还在意料之中,真正让王骥皱眉的是第三点:增派来的十万大军里,有四万是原宣府守军。皇帝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竟是直接将四万人定性为了叛军,要求王骥给予‘特别关照’。

皱眉归皱眉,但未经过多考虑,王骥便决定遵旨行事,如皇帝所愿。

认真说起来,王骥比皇帝更恨宣府守军,更恨山西的文武官员。

看完密旨,王骥就将其收进了衣袋之中,并没有与在场众人分享的意思。

众人正不知如何开口,就听王骥冷冷地对于谦说道:“于尚书,军队你已经顺利地带来了,陛下没说让您在前方指挥吧?那我就不留您了,您还是早些去南京上任吧。”

于谦、王骥两人分属不同阵营,素来极为不和。既然大军的指挥权已经交接完成,于谦也不多留,便告辞离开了军营。

目送着于谦离开,王骥的脸色总算好了不少。

不要看朱祁钰行事荒诞不经,就觉得只有他一个人痛恨宣宗和三杨。

其实朱祁镇和王骥的立场,和朱祁钰也并无太多本质区别。

只不过朱祁镇和宣宗的父子感情深厚一点,所以朱祁镇愿意为尊者讳,平日里表现得不太明显。

但政治立场是装不了的。宣宗和三杨极端厌战,从帝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进行战略收缩,短短十年,好圣孙就把爷爷好容易拓展的攻势废了个一干二净。

而朱祁镇、王振、王骥这都是强硬主战派,从朱祁镇亲政开始,一直都在力排众议,大举用兵,试图重征四方。

结果费了吃奶的力气,好容易在西南的麓川给宣宗擦干净屁股,还没高兴两天,宣宗在北方埋下的祸患就彻底爆发了。

这次倒好,连堂堂大明天子、正统皇帝,都给送出去了。

所以,王骥看到于谦,才会气不打一处来。

在王骥看来,土木堡之败,固然主要是因为朱祁镇瞎指挥造成的。但是山西军备废弛到了一种夸张的程度,山西的文武官员就完全没有责任吗?

尤其是于谦,作为宣宗和三杨的亲信,巡抚山西十九年,一直到正统十三年才回京。结果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就发生了。

接替于谦的下任山西巡抚总共才当了一年,总不能把山西军备废弛的责任,怪在那个倒霉蛋身上吧。

王骥越想就越生气,于是客套了几句,便让石亨、刘永诚等人回营休息去。

虽然现在石亨是侯爵,王骥是伯爵,但是一来王骥是主帅,官阶又高;二来石亨先后在山西打了两场大败仗,自觉理亏,底气不足。所以对王骥的怠慢,也不好多说什么。

送走了众人,王骥命人去请保定伯梁珤、副总兵方瑛。

然后王骥便闭目养神,细细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

对于王骥的立场,这次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都判断错了。

朱祁镇一直认为自己对王骥有知遇之恩,王骥必定会死心塌地地效忠于自己。

巧的是,朱祁钰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继位之后,朱祁钰一直在给王骥加官晋爵,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兵给兵,没有丝毫亏待。但是从内心理性的角度来看,朱祁钰也觉得自己的示好没什么大用。

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从人之常情出发,做出的判断。

其实朱祁镇和朱祁钰的思路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王骥这里。

朱祁镇在位里,喜欢把大臣往监狱里扔,朝中的重臣,很少有没进去过的。

宣宗因为爱玩蛐蛐,被后世称为蛐蛐天子。按朱祁镇爱把大臣往监狱扔的毛病,后世应该称其为监狱天子才对。

可惜朱祁镇叫门天子的名号实在太响亮,直接碾压了其他的备选称号。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部分臣子对下狱之事,并不过多在意。但凡事都有例外,别人可以无所谓,但是王骥在乎。

只不过以前的时候,王骥没的选。

但是现在,新换上来一位皇帝,与之前的朱祁镇一样是强硬主战派,而且比朱祁镇更加痛恨昏庸误国的宣宗和三杨。

这新皇帝的能力还比太上皇更强,不到半年时间,就打散了瓦剌,在北方给宣宗擦干净了屁股。

王骥虽然远在贵州,但是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也能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

比如朱祁钰刚登基时,于谦提出从南京调陈友率一千精锐前往王骥军中,负责严密监视,防止王骥有所异动。

但是此提议不仅被朱祁钰断然拒绝,而且还严厉呵斥了一番。

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很暖心。

再说摸着良心讲,到目前为止,朱祁钰并没有丝毫亏待王骥的地方。

现在王骥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爵位、官职、权势,以及满门富贵能否延续的问题。对于助上皇复辟,真的是兴趣不大。

历史上的王骥,之所有去参与夺门之变,除了追求爵位与富贵的延续,为子孙谋个好前途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备受排斥,郁郁不得志。本来的兵部尚书之位,被于谦占了,这也就算了。还受王振牵连,被闲置到了南京。

现在则完全反过来了,皇权更替,王骥没受丝毫负面影响,反而于谦被派去了南京。

朱祁钰在刚刚的密旨里写的明明白白:王骥不仅稳居兵部尚书之位,而且苗乱平定,侯爵亦不在话下。

本来王骥是不可能相信文官封侯这种鬼话的。

但是刚刚抵达军营的刘永诚,本是御马监掌印太监,皇帝竟然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是给刘永诚封了伯爵。

虽然刘永诚是威望、功勋仅次于郑和的传奇太监,但是破格赐予伯爵,皇帝的魄力之大,也真是够吓人的了。

皇帝给刘永诚封伯爵,起到了千金买马骨的作用。

所以当朱祁钰在密旨中提到要给王骥封侯时,王骥丝毫不作怀疑,就顺理成章地当真了。

真要是能捞到侯爵,那还怀念太上皇干啥。

不过新年前后,各种大火、郕王之死等消息,此时已经传到了王骥这里。

现在王骥倒向朱祁钰唯一的顾虑,就是这位新君能不能生出嫡子来。

最好是能有毫无争议的嫡长子,那样就彻底稳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